张先生收藏的铜器造型别致,纹饰精细,颇有意趣。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罗毅图/记者 吕世银 报道:在我国,制造使用铜器的历史十分悠长,但作为一个收藏门类,铜器收藏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不过,近年来,老文房铜器藏品开始受到欢迎。在我市,收藏爱好者张先生收集到了数百件铜器,其中就包括许多老文房铜器,以及十堰地区人们生活中用到的铜器。
30年收集到数百件铜器
近日,记者在收藏爱好者张先生的家里看到,桌子上、窗台上堆满各种铜器。“我花30年的时间,收集到了这些铜器,一共有几百件。”张先生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就留意身边的铜器,开始收集。此外,他还经常逛十堰的河道市场和古玩市场淘换铜器。
张先生说,他收藏的这些铜器,大多来自十堰本地。从铜器的材质上看,有红铜、白铜、黄铜;从年代上看,有清末时期的物品、民国时期的物品,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物品;从用途上看,有文房用品、实用工具和生活用品。其中,实用工具包括铜锁、铜盘、铜发簪等,生活用品包括铜勺子、铜筛子、铜锤子、铜指南针等。
据介绍,在我市,专门收集铜器的收藏爱好者并不多。因为在多数收藏爱好者看来,铜器的收藏不同于其他的古董玉器,铜器收藏市场也一直不温不火。
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铜器文化相当重视,铜器藏品也非常丰富,并且收藏成本不是特别高,曾经盛行一时。特别是在晚明时期,铜器最为丰富,收藏品种也非常齐全,包含大型的礼祭重器,也不乏小型的实用性陈设品。
很多藏品来自十堰农村
铜在自然界中,以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的状态存在。我国铜器制造及使用的年代久远,以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为主导的夏、商、周及春秋都属于青铜器时代。青铜为铜锡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耐磨、抗腐蚀性好的特点。而红铜为硫化物或氧化物铜矿石冶炼得来的纯铜,没有人工加入锡或铅使之成合金,硬度较差,但延展性优于青铜。黄铜在古代指的是一种黄色的铜,今多指铜和锌的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铜》中写道:“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
在张先生的铜器藏品中,从规格上看,有铜烟长枪,有规格较大的铜水烟袋,也有指甲盖大小的铜铃铛;从精细程度上看,有的铜器上雕刻花纹,有的雕刻山水画,极富诗情画意。
张先生介绍,这些铜器中,有很多是从十堰的农村地区收来的。比如铜水烟袋,在以前的农村很普遍。再比如铜锁,张先生从农村收集到了各种铜锁,最大的铜锁长20多厘米,最小的铜锁只有几厘米长。从工艺上看,有的铜锁做工一般,是普通农户家里使用的;有的铜锁刻有文字,还做成4个小环的模样,是大户人家的用品;还有一些铜挂件,比如铜青蛙、铜狮子等物品,也是富裕人家用的。
再比如一些农户家里经常用的铜勺子、铜筛子等物品,这些物品是易耗品,用铜质打造,就不容易坏。“不管是做工精细的铜器,还是普通的铜器,十堰的一般家庭都会有几件,铜器已经深深融入到生活中。”张先生说。
精美文房铜器受藏家追捧
张先生的铜器藏品大多来自十堰本地。
虽然从目前的收藏市场看,铜器收藏一直很平稳,但是,近年来,一些精美的老文房铜器开始受到热捧。
记者看到,张先生收集到了很多文房铜器,包括铜镇尺、铜笔架、铜格尺、水滴壶、铜墨盒等物品,其中一对铜镇尺特别精细。据悉,镇尺也叫纸镇、文镇或书镇、镇纸等,是文人写字作画时用来按压纸张、绢等的文房用具。张先生收藏的这对铜镇尺为长方形,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物品。铜镇尺表面刻有花纹,把这对铜镇尺拼在一起,就是一幅山水画。从画面看,整体画风细腻,刻画形象生动,绘画艺术水平很高。
张先生还收集到了多个铜笔架。笔架是搁笔的文房用具,在我国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在收藏圈中,常见的笔架类型大致可分为玉制、木质、瓷制、象牙雕塑及铜制。记者看到,张先生收藏的铜笔架以山形居多,大小不一。
在张先生家中的文房铜器中,还有一个水滴壶很精致。这个水滴壶和普通的茶壶样式相近,在壶盖上有个小孔。“古代文人调墨汁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水滴壶来添加水滴,文雅风趣。”张先生说。
张先生说,在众多的收藏品种中,形制各异的铜器因为装饰不同和纹饰、尺寸等方面的差异,收藏价值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