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2020,我们的共同记忆

时间:2020-12-31 09:11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文明创建惠及百姓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段吉雄 

2020年是十堰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市上下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顺势而为、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大战迎大考,化危机育新机,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

我们亲历,亲历2020年万众一心、携手共进的征程;我们见证,见证这份载入史册、辉煌荣耀的答卷。奋战“十三五”,迎接“十四五”,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年度记忆化为不竭动力,携手并进,坚定前行。

关键词

【战疫】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新年伊始,新冠肆虐。面对突袭而至、来势汹汹的疫情,市委市政府以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全面动员、科学应对,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打了一场壮怀激烈、感天动地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较早较快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实现本地新增病例清零,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十堰保卫战决定性成果。

第一时间成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制发《关于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自上而下构建统一指挥、一线指导、统筹协调的应急决战指挥体系。启动“战时”机制,压实各方责任,群策群力、众志成城防输入、防输出、防反弹。全市8.9万名党员干部、4189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5500多名民辅警、6万多名志愿者下沉一线,守牢社区(村),守牢车站、商场等公共区域,守牢福利院、养老院、看守所等特殊场所,守牢119个离堰离鄂通道,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不惜代价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全市10075名医护人员、3999名卫生防疫人员和132名广西援堰医疗队员全力参与救治防控。全市累计确诊病例672人,治愈率98.81%、病亡率1.2%,在全省市州中治愈率最高、病亡率最低。

关键词

【小康】

农,天下之大业也。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市委市政府咬定总攻目标,落细攻坚点位,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一鼓作气、攻坚克难,紧盯 “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围绕 “三率一度”,坚持 “四个不摘”,打好战 “疫”战 “贫”组合拳,深入推进 “户户走到、扶贫车间、安幼养老、强基固本”四项重点工作,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推动消费扶贫,落实防返贫机制。加强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受疫情影响户帮扶,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扎实推进扶贫领域各类问题整改,3841名剩余贫困群众实现脱贫,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全市累计脱贫83.4万人、易地扶贫搬迁35.5万人,456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 (市、区)顺利摘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坚定重农强农的思想认识不动摇,坚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不动摇,加快补齐“三农”领域多项短板,坚决完成“三农”硬任务、筑牢“三农”压舱石、稳住“三农”基本盘,推动十堰“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制定实施《关于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五个振兴”。粮油稳产增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居全省前列,行政村通水泥路和通客车率、2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达到100%。新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04处,受益农村居民12.1万人。

关键词

【夺牌】

30多年夙愿,一朝梦圆。

2020年11月10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发布,我市以全国第六届参评地级市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始终秉持“为民惠民靠民”理念,创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机制,从街巷、行业、点滴抓起。坚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创建全过程各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建管并重提品质、优环境。集中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十大行动”,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数字化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十堰的响亮名片,也为十堰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关键词

【重振】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疫情防控发生重大变化时,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千方百计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有力有序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坚持“五个优先”,通过专人专车等“点对点、一站式”方法推进人员有序流动。积极对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折不扣落实省“30条”和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6条”具体措施,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援企惠企行动”、“十大护航行动”、金融支持抗疫“五项行动”,856名县级以上干部“一对一”服务企业,127个工作专班“蹲点”解决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把“保”的政策、“稳”的措施、“惠”的利好传导到企业、落实到基层。

启动“与爱同行·惠游湖北·畅游十堰”活动,全市A级景区门票免费至年底,旅游市场强力复苏。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各大景区人气爆棚,西关印象等一批网红景点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打卡”。工业经济强劲恢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前列,5G建设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消费市场逐步回暖,678家限上商贸企业全部复工,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

关键词

【引擎】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保持“大战”状态、“大考”作风,用好抓重大项目的“撒手锏”,以项目建设之进,撑起经济发展之稳,冲抵疫情影响;以投资强度保发展速度,顶托经济下行,稳住发展大局,苦练“自己走”的内功。

市委市政府主动抓项目谋划、推进、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构建“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加快布局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积极对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认真谋划“十四五”项目库项目7433个,总投资3.5万亿元。持续开展项目季度拉练,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6次、项目832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应复尽复,东风小康新能源车、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孤山航电枢纽工程、十卧500千伏输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十巫高速、十淅高速、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西十高铁湖北段开工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关键词

【尊商】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大力实施市场化、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四化”工程,努力把十堰打造成发展环境最优、投资吸引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通过深化改革,打破各种各样的 “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生根,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出台《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工作措施》,弘扬“店小二”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致力把十堰打造成为全省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综合成本低、企业获得感强的示范城市。在全省首推企业开办“2半0”标准,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超过40亿元。与青岛、海口等9市共获“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称号。

关键词

【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20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平战结合、医防结合、城乡结合,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秦巴山区医疗卫生中心、市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妇幼健康管理中心、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和健康大数据应用中心6个中心,探索组建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市中医医院等4个医疗集团,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巩固提升医疗资源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效能。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的传染病医院西苑医院投入运行,推进三级综合医院与市区23家社区医院结对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持续提高。

持续深化“强基护健”工程和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村医培养使用,加快推进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全面提升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深入实施“健康十堰2030”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8个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健康促进县(市、区)。深入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稳步实施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工作,加快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响应、疫病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关键词

【禁渔】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修复水生态、涵养水环境,使命在肩、责无旁贷。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大幕开启后,市委市政府闻令而动、令行禁止,全力答好“十年禁渔”这一考题。7月11日,市政府发布关于全市重点水域实施禁捕的通告,决定对汉江干流十堰段、7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各地各部门挂图作战、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禁捕退捕工作顺利开展、快速推进。8月21日,随着郧阳区青山镇最后一批渔船上岸,我市圆满完成全部1543艘有证渔船、6433艘 “三无”船只的回收上岸工作。

做好禁渔工作,保护汉江生态环境,事关十堰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我市健全多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联合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全域禁用、全面销毁“绝户网”“地笼网”、毒鱼药品,重拳打击电鱼、炸鱼、生产性垂钓等违法行为。建立从江面、市场、餐桌全链条和闭环式监管体系,管住农贸市场交易、餐馆售卖江鲜、野生鱼类等行为,彻底切断市场流通利益链。

禁捕退捕后,为解决上岸渔民生计问题,市劳动就业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渔民转产就业支持措施,计划通过鼓励企业吸纳一批、扶持创业一批、输出就业一批、专场招聘一批、就业创业培训一批、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确保上岸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就业、不返捕”。

关键词

【正风】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020年,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党纪党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严守中央八项规定,持续纠治“四风”,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市级“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开会、发文、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持续减少,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和“十进十建”活动,深化巡察监督,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纪违法问题得到查处。2020年,全市各级纪委监委立案调查226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72人。

严格履行执纪和执法双重职责,贯通运用 “四种形态”,发挥惩治震慑、政策感召、警示引导作用,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积极在实践中深化执纪理念,将教育挽救干部、修复政治生态等理念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

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中,实事求是运用“四种形态”精准处置。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靶向施教,差异化、个性化开展警示教育,用查办的典型案例加强对同级同类干部的震慑和感召,力求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

关键词

【强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

2020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健全以党建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推进“1+1+10”政策制度落实落地。

建立街道党的“大工委”制度,深化社区“大党委”机制,稳步推进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等改革举措。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协同机制,推动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抓好“做强街镇、夯实社区、提升乡村”三项重点工程,建强用好社区(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制度,完善县市区统筹、街道协调、社区调度、单位参与、党员带头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完善“双报到”制度。

构建“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的多元共治体系,推动政府自上而下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推动从碎片治理向协同治理转变、从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转变、从单项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 责任编辑:方元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