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红茶线实现了精细化生产。
秦楚网讯 (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吴忠斌
茶叶产业历来是十堰的重点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市加速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引导山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从点种茶叶到无性系茶叶繁育,从以绿茶、红茶、黑茶为主的初加工到以茶叶提取物、茶饮料、茶工艺品、抹茶、茶叶功能性产品为主的茶叶深加工,十堰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
改良品种下“血本”
从澳洲进口泥炭培育无性系茶苗
深冬,在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竹山县茶叶试验示范基地,22个无性系育苗大棚一字排开,格外引人注目。在一个育苗大棚内,10位当地村民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扦插轻基质穴盘育苗。村民手脚麻利地将一个个长约3厘米的无性系茶苗扦插在穴盘里。
“经过6个月的成长后,这些茶苗就可对外销售了。”竹山县茶叶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黄志成告诉记者,目前育苗基地有100亩,有常规化国家级大品种24个、小品种68个,满负荷生产的话可繁育无性系茶苗1160万株。
“简单地说,无性系茶叶就是源于同一植株的营养器官,通过扦插、压条或组织培养等方式产生的一群相同个体。由于繁殖过程没有雌雄配子结合,不发生基因重组,因此个体间具有同样的基因型,在相同条件下,表现型也一致。”黄志成边走边向记者介绍,采用无性系繁育技术不仅能大大提高茶叶产量,更方便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采摘。
“为了提高茶苗成活率和品质,我们投资16万元专门从澳大利亚进口1元1升的泥炭进行培育。”黄志成指着黄褐色的穴盘说。
在黄志成的带领下,记者走进面积达1536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大棚,只见穴盘里的幼苗一株株绽开绿色的箭簇。黄志成指着茁壮成长的茶苗告诉记者,目前基地里库存的种苗有450万株,一株种苗可卖0.5元,仅此就可卖出225万元。去年宝丰茶叶示范基地仅卖苗木就实现收入680万元。
“现在我们繁育的无性系茶苗已销售到山东、甘肃、云南、四川、重庆等多个地方。”黄志成说,无性系茶苗不仅生长快,成园开采早,茶农收益快,而且移栽成活率高、耐运输,同时产量、抗性、品质都有大幅提高。
竹山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高级农艺师宋海明介绍,建设高质量茶园是提升茶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而改茶籽点播为移栽茶苗,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大幅度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园产量,增加茶农与企业收益,进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宋海明说:“竹山县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省农科院果茶所合作,开展良种选育与无性系繁殖等有关技术研究,对适宜竹山生长的高香型、高品质绿茶‘竹山黑大叶’、‘圣水一号’、‘鄂茶系列’品种进行了研究与开发,现已建成无性系繁育基地3万平方米,年出圃穴盘无性系茶苗600万株以上。
从喝茶到吃茶
茶产品深加工之路越走越宽
在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茶醋饮料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茶醋饮料。经过清洗、灌装、封盖、喷码、整体消毒、罐体烘干、抽检、包装等一系列程序下来,20分钟后,一听听成品茶醋饮料就呈现在了记者面前。
与此同时,在竹山县潘口乡上庸茶城体验店里,星梦茶业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元正在忙着接待客户,让大家品尝刚刚上市的“十星红”牌醋茶淡饭茶醋饮料。
杨元告诉记者,星梦茶业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是一家以开发茶叶系列产品为主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红茶、黑茶和米砖茶。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公司在发展观念上由“资源依赖”向“市场导向”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单一产品”向“全产业链”转变,在产品开发上由“固态”向“液态”转变。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星梦茶业开发了黑茶、砖茶、样品茶。2019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茶醋饮料生产加工车间,购置3条灌装线,走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之路,加快茶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今年6月,茶醋饮料正式投入生产,今年可生产茶醋饮料500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目前茶醋饮料已销至北京、陕西、河南及湖北周边。
将鲜茶叶加工成超微粉,和入面粉秘制,经过包馅、成型、排盘、烘烤流水线生产,不到20分钟,一个个散发着绿茶清香的月饼就新鲜出炉了。早在2009年,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就走上了茶叶深加工的道路。
竹溪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负责人夏良荣说,竹溪茶业致力向高端产业发展,产品由喝茶变为吃茶、赏茶,生产茶叶提取物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并培育了一批茶旅融合发展的先导企业。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31万亩,位列全省前列。龙王垭公司茶产品通过德国ceres有机茶认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是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茶旅深度融合产业链,实现综合收益3亿元。梅子贡公司已开发出乌龙茶、红茶、茶食品、金银花茶、茶提取物等六大系列60多种茶产品,拥有发明专利16项,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年产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茶珍、egcg等茶叶提取物1000余吨。此外,竹溪贡茶公司率先投资开发抹茶系列产品,湖北四点灵茶叶开发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成精制茶加工生产线,积极推动茶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实现茶叶资源利用最大化。
实现集群化发展
茶产业综合产值达百亿元
十堰茶文化厚重、生产历史悠久,气候环境适宜,是全国优势产茶区,茶产业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十堰成为全省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优势茶叶产区,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
市农业农村局产业指导科科长王燕介绍,目前我市茶叶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83万亩,以两竹为主的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初步形成,全市茶叶整体纳入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我市不断加大茶资源综合开发力度,茶叶产品扭转长期以来只有绿茶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以绿茶为主,红茶、黑茶、茶提取物、茶工艺品等多种产品竞相开发的态势,茶叶产品达6大类100多个品种。
我市茶叶企业达到300余家,全省十大茶企中我市占1/3,龙王垭是国家级龙头企业,梅子贡、圣水、诚者茶业、星梦茶业、竹溪贡茶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梅子贡茶叶提取物深加工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民间资本投入茶产业开发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新增茶叶企业120余家。
我市在全省市州中率先整合茶叶品牌,合力打造武当道茶,先后荣获“中国第一文化名茶”、“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等一系列殊荣,品牌价值达25.03亿元,位居全省榜首。此外,我市还建成专业的茶叶交易市场武当茶城,竹山县也建成县级最大的茶叶市场上庸茶城。
目前,我市茶叶产量达1.6万吨,生产产值24亿元,综合产值85亿元。我市茶叶面积在全省名列第三,产量列第四,亩平产值列第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我市还存在基地素质不高、茶企实力不强、深度开发不够、品牌打造合力不够、开发机制不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十堰茶叶产业的发展。”王燕说,下一步,我市将在提升基地素质、培育领军企业、打造精品名牌、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下大力气,让茶叶真正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2019年,我市发布《十堰市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规划方案(2018—2025)》,十堰茶叶产业集群到2020年的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以上,其中以绿茶、红茶、黑茶为主的初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茶叶提取物、茶饮料、茶工艺品、抹茶、茶叶功能性产品为主的茶叶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全市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纳入集群规划的企业占全市茶叶产业规模的比重在50%以上,2020年茶叶产业集群加工产值规模达30亿元,2025年集群加工产值规模将达到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