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脱贫攻坚 | 房县沙河乡:小香菇撑开“致富伞”

时间:2020-12-23 09:48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雷钰琪  

近日,走进房县沙河乡,干净整洁的扶贫小区旁,一排排食用菌大棚分列道路两侧,菇农们在菌棚中忙碌穿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沙河乡因地制宜确立了打造 “香菇小镇”的特色发展之路,以 “政府+市场主体+园区+农户+金融”的发展模式,围绕易迁小区建设食用菌园区,将 “小香菇”做成脱贫攻坚 “大产业”,为贫困群众撑开 “致富伞”。

巧用易迁政策 浇开产业之花

“沙河乡以集镇为中心辐射全乡25个易地搬迁小区,建设食用菌园区13个,稳定吸纳200多户300余名贫困对象就近务工,示范带动各村贫困户300余户1000余人自主发展香菇产业,全乡发展食用菌达700万袋,年收益5000余万元,纯收入达2100万元。”谈及食用菌带来的经济效应,沙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该乡还巧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筹资8000多万元,先后新建和改造覆盖乡、村、组的公路12条200多公里,架设村组公路桥20座,并在火光、白沙河等8个村围绕易地搬迁小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化的食用菌大棚,历史性地打通全乡村组间的交通阻隔,让1530户3692人从此走出穷山沟,彻底解决了沙河乡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

凝聚红色力量 引导群众发展

如何让群众转变思路,从 “想发展”到“敢发展”?乡党委审时度势,在全乡成立食用菌产业党支部,乡党委主要领导担任支部书记,村级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示范种植,创新 “村社合一”模式,探索 “支部+市场主体+园区+农户”的 “四位一体”组织方式,村干部发挥 “关键少数”作用领衔办产业,8名村 “两委”干部、23名农村党员先行先试,当年村集体发展袋料食用菌40万袋,实现收入200余万元,为老百姓开了一个好头。

香菇种植中成本最高的就是建大棚和买菌袋。为了最大限度吸引群众参与,该乡出台政策,每户贫困户可以免费使用一个大棚,贫困户购买食用菌袋一次性补贴0.5元/袋;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将免息贷款限额从1万提到3万元,确保贫困户发展有资本。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我今年发展了5万袋香菇,预计毛收入达35万元,除去本钱赚18万元没有问题。”贫困户张德军欣喜地说道。2018年,通过返乡发展食用菌产业,他们家不仅摘掉了贫困的 “帽子”,还实现了持续增收。张德军只是发展食用菌致富的一个缩影,像他这样的脱贫典型在沙河乡还有很多。

吸纳龙头企业 助力产业升级

连日来,沙河乡勤发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冷藏库一片繁忙,来自襄阳等地的货车排起长队等待装货。该合作社负责人杨火勤说: “今年虽然遭遇疫情,香菇价格有所下降,但是销路仍旧很好,预计今年夏菇、冬菇总收入可达2400万元。”

为了打破小农经济格局,将资源势能转化成发展动能,全面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2017年,沙河乡引进浙江籍客商杨火勤成立勤发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先后投资2200余万元,建设占地40余万平方米,集养菌、生产、冷藏、交易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并用3年时间实现全乡袋料食用菌从150万袋到300万袋再到580万袋的增长目标,完成了规模化发展的“三级跳跃”,“香菇小镇”品牌打响。

火光村村民易明超是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2015年,他凭借金融扶持政策贷款5万元,开启了食用菌发展之路,依靠勤发富合作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他家里的菌袋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2018年他家顺利脱贫,预计今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借助电商平台 成就品牌梦想

为进一步擦亮 “香菇小镇”品牌,助力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沙河乡大力构建电商人才培训、农产品营销和农村物流等服务体系,通过引进物流快递、微商销售等,建成了沙河乡电商服务中心,成功借助电商对农特产品的销售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的特征,产量高还要第一时间卖得出。”湖北神龙小阿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文龙香告诉笔者,“今年公司计划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仅房县香菇单品销售额就要达到800万元。”

借助电商平台优势,沙河乡食用菌产品目前已先后登录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农村淘宝、每日优鲜、汇通达、拼多多等数十个电商平台,实现了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除此以外,该乡还积极谋划 “村播人才培养计划”,发掘本地直播领域乡土网红,通过发挥直播带货优势扩大销售渠道,确保贫困群众增收动能不减。

随着香菇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沙河乡老百姓的生活也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乡,现在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迈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 责任编辑:方元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