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周仑 报道:凌晨5点30分,天还未亮,在60岁的曹培文心里,这是一天之中最放松的时刻。20分钟前,他从位于北京路的家中醒来。爱人还睡着,他没开灯,摸索着穿衣起床,将杯子灌满热水,揣在兜里。
走出家门,路上人车稀少,他开始沿着北京路跑步,呼吸沉稳,脚下生风。30分钟完成5公里的跑程。“挺舒服的,心里啥也不想,安安静静的。”曹培文说,自己跑了25年,不仅身体变好了,而且心态年轻。他称呼自己是“永远奔跑在路上的‘大男孩’”。
查出严重颈椎病 他想通过跑步改善身体
曹培文是郧阳区柳陂镇人,今年60岁,刚从教师岗位退休。“三尺讲台布袖衫,耕云播雨笑蓝天。”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曹培文热爱工作,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他的颈椎出了问题。“1995年,我查出严重的颈椎病,大脑供血不足。医生让我多运动,改善身体状况。”
这年8月的一天,曹培文早早醒来,思考他会什么运动?游泳没学过、羽毛球没人打、玩篮球没地方……最后,他选择了简单有效的运动——跑步。
第二天,曹培文早早起床,穿着一双旧球鞋,绕着村子跑步。屋后是成片的莲花,跑累了摘莲叶当扇子,采几颗嫩莲子当早餐,再慢慢走回家。“你听我说的场景很美,其实很辛苦。那天早上跑了1.5公里,累得我气喘吁吁,边跑边歇,回去一看,脚底的皮都磨破了。”曹培文说。
曹培文是一个自律的人,坚持早起跑步对他来说并不难。于是,每天天光微亮,当别人还在被窝中做梦时,他已在路上奔跑。每天来回3公里的运动量虽然不大,但总是让他累得大汗淋漓。
跑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身体渐渐变好了,脖子也没那么疼了。“咬咬牙,坚持跑吧。”他暗下决心。
“闻鸡起跑” 他每周从柳陂跑到十堰城区
从1995年开始跑步的头十年里,除了下雨下雪,曹培文每天都会跑3公里。“跑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爱上了这项运动,爱上了大汗淋漓的感觉。”曹培文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改革,教师压力大,跑步成了曹培文宣泄和放松的方式。2005年,曹培文的家从村子搬到柳陂镇上,上班还在村子里,两地相距12公里。每周,他都会从柳陂镇中心跑到村子两次。“每周跑两次,跑完没原来那么累了,只感觉身体一天天变好。”曹培文表示。
在乡镇上,曹培文结识了几个同样爱好跑步的人。2009年,曹培文搬到十堰城区住,上班在柳陂镇。每到周末,大家约着一早伴着鸡鸣声,从柳陂镇跑到十堰,用时两个半小时。
八战全马 他跑60公里庆生
人总要尝试一下挑战,对于曹培文来说,同样如此。
2017年,曹培文第一次接触到马拉松,他感慨道:“原来跑步还能这么玩。”42.195公里的全马跑程,对于一个年近花甲的普通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但对曹培文来说并不太难。“当时自己已经跑了17年,26公里的路程基本适应了,想试着跑全马。”曹培文说。
2017年10月31日,2017襄阳马拉松鸣枪开赛,1.5万名选手一起奔跑,曹培文便是其中一员。前30公里,曹培文还能勉强跟上,进入后半段路程,他明显感觉体力不支,腿疼得想停下来休息。但他知道,此时停下来再跑的话,腿会更疼。凭着不服输的劲头,他咬牙坚持。“说来也奇怪,坚持跑完两三公里之后,身体好像被唤醒一样,体力恢复了不少,最后居然坚持到了终点。”曹培文说。
最终,57岁的曹培文跑出3小时49分的成绩,虽然没能获奖,但对于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那是我第一次跑全马。很多人快到60岁,就觉得自己老了,身体不行,但是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依然硬朗。”曹培文说,当他看到终点线的那一刻,激动得落泪了。
有了襄阳马拉松的参赛经验,曹培文信心倍增,不断挑战自我。2017年至今,他先后参加过北京、西安、成都等8个城市的马拉松。在北京参加马拉松时,他用脚步丈量了天安门广场至鸟巢的距离。“赛事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天安门和鸟巢,我感觉非常激动。”他说,去年,他参加了在十堰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取得不错的成绩。
今年6月21日,曹培文迎来60岁生日。生日当天,他选择了一个特别的纪念方式——从十堰城区跑到柳陂镇,再从柳陂镇跑到郧阳大桥,接着返回十堰,全程60.06公里。“跑60.06公里,因为这个数字正反都是60,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庆生。”他说,在跑最后18公里时下起了大雨,但他的脚步不停,依旧前行。
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每一次起跑都是全新的经历。25年的跑步经历,把曹培文“雕塑”成了很多人心中的“60后男神”,他称自己是“永远奔跑在路上的‘大男孩’”。他跑步的热情影响到了身边的亲友,大家逐渐养成了跑步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