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的湖北1314丨土货飞出穷山窝
竹山县深处鄂西北秦巴山腹地,既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一道闭塞的封锁线,“内货不出,外货不入”,成为深扎这片土地的穷根子,“十三五”时期,电商时代的小山村打出了一场具有地方特色的脱贫攻坚战。
大庙乡是竹山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背靠湖北,紧邻陕西,按理说应该有双重发展机会,但夹杂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好收成”很难变成“好收入”!
走出去,难顾家人孩子!留在家,穷根怎么断?
转机出现在“十三五”的第一年
2016年,大庙乡政府找到当地外出务工的能人——陈孝勤,希望他回家。对土地有感情的陈孝勤,想回到家乡继续搞农业。
建厂房、买设备,注册专业合作社,陈孝勤从乡亲们手上收来的土豆加工成土豆粉丝、土豆淀粉。大山里的宝贝,再也不愁销路,乡亲们还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湖北邻陕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老板陈孝勤:鲁家坝这个地方土质肥沃,富硒土质的土豆亩产值可以达到四千斤以上,我就加工成成品卖。我这个小小的农副产品现在在网上卖得很火爆的,我要以农副产品把我们这方的老百姓带到致富路上,更富强。
电子商务就像一根红线,一端系着合作社所在的广阔乡村,一端连接巨大全国市场。因为提前规划了电商之路,陈孝勤的合作社熬过今年的疫情之后,逆势增长。截止目前,销售量达到300万,其中80%是通过电商达成的。
电子商务
为脱贫攻坚按下“加速键”
鲁家坝的电商发展不是个例。在竹山县,每个村都有一家逐步成熟的电商扶贫企业。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积极推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省纳入国家示范的县市区达到44个,对未纳入给国家示范的县市区实施省级示范全覆盖。
湖北省商务厅市场处二级调研员蔡子政:全省28个国定贫困县在2018年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电商示范全覆盖,2019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956亿元,较“十二五”期末翻了一番。
扶贫道路千万条,找对路子第一条。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让偏远的山村走上了电商之路,“养在深山人不识”的农副产品“飞”到了全国各地,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不久前刚刚过去“双十一”,这个月即将迎来“双十二”,网络购物节接二连三,必将给湖北的农村电商带极大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