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红色引擎添活力——郧西县党建引领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五治融合”工程纪略

时间:2020-12-02 09:06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邹景根 通讯员 张荣波 报道:11月20日,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党支部书记刘廷洲帮助村民蒋春莉网上直播带货,当天销售绿松石39.6万元。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引领全村139户近700人从事电商行业,发展网店500余家,下营村成为湖北省淘宝第一村。2019年,全村电商销售收入1.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2020年,下营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郧西县充分发挥政治引领、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作用,以“五指攥拳”之力,推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连续三年稳步攀升,全省排名前移8位,“五美郧西”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立党建引领大型易迁安置点“1+1+5+7”治理体系

政治聚合力,共绘“同心圆”

“我们对废弃菌棒进行回收,新建一座有机肥厂。”提起村里的香菇制棒厂,马安镇下川村党支部书记汪君信心满满, “至少可新增50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万元以上。”可谁又能想到,这家年创外汇700多万美元的香菇制棒厂,前身是一座尾矿库,因为拖欠村民土地租金和工资,信访矛盾突出。

汪君是马安镇 “引回”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任职后引导村民依法维权,为村民争取既得利益。同时,利用全县发展香菇产业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将尾矿库改造成香菇制棒厂,形成“制棒—养菌—深加工”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产品远销国外,带动全村近200户农户增收。

通过实施 “回归工程”,郧西县引回200余名 “能人”回村担任村干部。观音镇黄土梁村胡朝柱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将铁扫帚产业覆盖到全县15个乡镇44个行政村;关防乡周家坪村徐斌回村任职后,筹资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建起织女绣合作社,并带领发展香菇、中药材、冷水稻等产业;曾是建筑老板的魏显林,担任河夹镇莲花池村党支部书记后,筹资120余万元,发展山野葡萄种植产业;涧池乡谢家坪村“回归书记”徐尤建,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皂角基地。

在选好配强村级“领头雁”的同时,郧西县不断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力,每年列支专项资金600余万元,为全县286个村(社区)配备村干部助理;增加财政预算,乡镇、村级工作经费增长到每年100万元和3万元;筹资746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51个,让基层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桥头堡”。

郧西县确定今年为 “基层党组织能力强化提升年”,实施“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强化提升行动”,对全县286个村级党组织书记实现培训全覆盖。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包联18个乡镇(场、区),286个村级党组织,紧盯群众诉求,以民生实事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化解矛盾纠纷,改善人居环境。

如何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末梢?郧西县在全县18个乡镇(场、区)集镇所在村和大型易迁安置点推行“村社吹哨,干部报到”机制,党员干部按照划分责任片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独居老人李奶奶家住景阳乡董家湾安置小区,不慎将养老保险卡遗失。该楼栋包联党员熊敬福得知情况后,上门帮其填写申请表、委托书,收集身份证、照片等资料,很快帮老人补办新卡。

“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到村组楼栋,能及时掌握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在推进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加利民、惠民、便民、安民。”郧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寇华颖说。

“百名律师进乡村”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自治激活力,群众“唱主角”

1个村,1天时间,收入1000余万元——这是关防乡沙沟村今年举办的田园生活节交出的“成绩单”。曾经的“烂泥滩”是如何蝶变成群众眼中的“金窝窝”?村党支部的做法是:让村民做主,由群众自治。

“美丽乡村建设伊始,群众虽然都很支持,但是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却又有些犹豫。”沙沟村党支部书记卢从信说,“修路占地问题怎么解决?民居怎么改造?产业如何发展?都交给村民决定。”

沙沟村党支部分组分片召开群众会,宣讲各项政策,引导群众提出建设方案和补偿意见,发动党员改造“样板房”。在党员带动下,短短几个月,164户农户自行完成民居改造,许多村民还主动让出土地,用于公路、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18家民宿建成营业。

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沙沟村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冷水米、特色食品等销售愈发红火。被群众称作“巧姐”的郑立菊,手工制作的麻花和花馍供不应求,一年收入近20万元,曾经的“贫困户”变成了“小老板”。

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基础。针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送礼攀比成风的现象,土门镇平原村两委组织村民对红白喜事标准、社会治安等10项群众关切的内容进行商讨,形成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的村规民约。“仅今年,村里简办红白喜事27件,开展环境卫生评比4次,对6名违反规约的村民,通过组织义务劳动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村里逐渐形成和谐文明新风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华说。

为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郧西县推行“两诺三治四权”村务监督运行机制,每村公开推选1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2至4名委员,村级财务经监督委员会成员签字确认后方可支出。

河夹镇火车岭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周光友在例行监督中发现,新增的一台打印机没有纳入财务支出账目,便立即向村里了解情况。在得知是扶贫工作队捐赠后,督促村干部及时登记到村级资产中。“实施‘两诺三治四权’村务监督机制以来,村里实现干部零违纪、财务零差错、群众零上访。”火车岭村党支部书记柯昌胜介绍道。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理成为难题。针对全县1116个易迁安置点、26088户搬迁户的管理和服务短板,郧西县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大型易迁安置点“1+1+5+7”治理体系,在每个大型安置点成立1个党支部,每栋楼推选1名楼栋长,按照“五治”模式,引导党员和楼栋长履行矛盾调解员、消防安全员、环境保洁员等7项职责。

今年8月,夹河镇兰草岗社区居民丁学菊旧疾复发,晕倒在家中,正在巡楼的党员楼栋长曹衍华听到动静,及时送医就诊,并在其住院期间多次看望。“多亏老曹救了我一命。”丁学菊感激地说。

郧西县整合资金2.2亿元,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确保每年每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并将其中90%用于楼栋长、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支出,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物质保障。

互联网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

法治增定力,村内“解疙瘩”

看着刚刚安装的魔芋分拣加工设备平稳运行,湖北口回族乡龙王滩村祥辉魔芋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邓文辉松了一口气。几个月前,其合作社因土地流转问题与村民胡某发生纠纷,生产一度中断。得知情况后,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律师彭建华多次上门调解,宣讲 《农村土地承包法》,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今年以来,郧西县大力开展党建引领 “百名律师进乡村”活动,县级财政筹集资金480万元,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置调解工作室,为每个村配一名专业律师或法律顾问,每月至少驻村2天,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截至目前,全县先后开展法治宣传1800余场,提供法律咨询万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件,承办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2020年, “百名律师进乡村”入选全国 “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针对部分村信访矛盾突出的现状,郧西县建立党建引领信访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定期开展 “党建引领信访”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带头开展 “三不、三带头”承诺,引导党员和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马安镇徐家湾村村民王贤意以前经常上访,镇、村两级党组织安排专人与王贤意结成“亲戚”,多次上门解释政策,又帮助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致富后的王贤意不仅息诉罢访,而且主动担任村里易地扶贫安置点楼栋长。

郧西县各级党组织还加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 “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将矛盾纠纷牢牢吸附在基层,一批乡镇村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目标。

农民工王某务工时被高空坠物砸伤,就赔偿金额问题一直未能和用工方达成一致。县调解委员会主任樊永金经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 “承包方一次性支付王某医疗和各项费用13.8万元”的调解协议。

郧西县通过整合医疗、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9个行业性资源,一站式受理群众诉求,全县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党员樊永金获 “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县联合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魏登殿扶贫精神教育基地”

德治强内力,遍开“文明花”

“徐向前爷爷和陈昌浩爷爷率领红军战士,经过三天两夜激战,终于杀开一条血路……”正在读四年级的上津镇云岭村小学生汪才富讲起红色故事绘声绘色。

上津镇云岭村是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 “云岭山战役”的发生地,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当地群众都能讲上几段。经常听红色故事,汪才富在言传身教中学会了感恩。疫情防控期间,他画了一幅表达谢意的画,送给值守卡口的村干部。

郧西县是湖北解放第一县,是国务院确定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该县大力实施 “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对42处革命遗址和红色历史遗迹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为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关防乡丁家坪村村民曾庆贵深受红色文化滋养,村里 “红25军75师223团政治部遗址”修缮伊始,听说砖厂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广场建设,身为业主的曾庆贵没有犹豫,果断转移砖厂。曾庆贵说: “老红军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我的这点小利益不算啥。”

郧西县将传统红色基因和新时代扶贫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魏登殿的示范引领作用,整合资金1100余万元,在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建设占地面积7800余平方米的 “魏登殿扶贫精神教育基地”。目前,已有鄂陕两地万余名党员干部慕名来到坎子山参观学习。

驻安家乡卸甲坡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卢泽军在 “魏登殿精神”的感召下,五年来深深扎根卸甲坡村,带领群众修通公路、引来自来水、接上宽带网,又发展起香菇、中药材种植产业,全村贫困家庭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成了当地村民的 “主心骨”。 “基层党组织书记要以魏登殿同志为榜样,脑里时刻装着百姓心声,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冷暖,手里时刻办着民生实事,才能把村子治理好。”卢泽军深有感触地说。

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

智治添动力,治理“再提速”

“您好,您的快递,请签收。”夹河镇石门村村民吴泽霞接过快递,暗自思忖:“自己最近没有在网上买东西,哪来的快递?”

原来,一天前,吴泽霞在镇市场监管所提交了营业执照申办资料,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审批平台”网上受理后,仅用十几分钟就完成审批手续,并及时打印出证,快递到吴泽霞家。“要是以前,从我们村到县城,来回得4个多小时。现在网上审批真方便,人不见面,事儿就办好了。”吴泽霞赞叹道。

郧西县着力推行“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县、乡、村三级电子政务网,围绕 “智慧郧西”,全力打造 “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扶贫”平台。

涧池乡谢家坪村村民邱永华通过郧西县人民政府“网上问政”平台反映:隔壁老人安装有线电视时附带宽带业务,因老人不会上网,希望退还宽带费。涧池乡人民政府网上受理后,协调相关单位及时取消附加业务,并办理退费,一起群众诉求在“线上”得到满意解决。

“互联网+”不仅方便群众办事,而且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载体。安家乡长岗岭村党支部书记毛德均将种植羊肚菌技术要领拍成视频,上传至“湖北农村网智慧平台”,全省各地村级站点都能收看,300余户农户受益。

智能化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趋势,城关镇派出所“梅芳视频工作室”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大动力。

河夹镇李某乘车到县城,不慎将装有现金的行李箱落在车上。“梅芳视频工作室”通过监控视频逐一排查,锁定车辆位置,很快就帮李某找回财物。

“这种群众求助类和民事纠纷类案件线索很少,仅靠人力很难排查,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群众不满。”“梅芳视频工作室”党员董春梅介绍说,“人眼解决不了的难题,‘天眼’可以轻松完成,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梅芳视频工作室”整合1200余个微视频探头,每天对县城主干道、背街小巷以及农村地区进行全方位“监控”。这样的系统化平台覆盖全县18个乡镇(场、区),在推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郧西县还筹资1600余万元,全力推进城市党建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实现“办事、展示、议事”功能集成,充分发挥信息收集、预防预警、统筹协调、派单服务等作用,为群众提供多维度信息化服务,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