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冬季取暖 当心低温烫伤和一氧化碳中毒

时间:2020-11-25 08:55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张贞林 报道:近几日,在冷空气作用下,我市气温降至个位数,不少市民直呼“好冷”。昨日,记者从城区各大医院了解到,每年冬季降温后,因烤火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低温烫伤的患者就会增多,有的甚至酿成悲剧。医生提醒广大市民,冬季取暖当心低温烫伤和一氧化碳中毒。

烤火易发一氧化碳中毒

去年12月初,国药东风总医院接诊了两名在家用煤炭烤火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出诊医生向记者还原了救治经过。

当时,医院接到一名男子的求救电话,称其父母在家中晕倒,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他们赶到现场,将一对老人迅速接到医院抢救,并快速给予高压氧治疗。30分钟后,两位老人逐渐清醒。原来,当天下午,两位老人将门窗关得严严的,在屋里烤火取暖,不料一氧化碳中毒。幸亏家人及时发现,送医救治。

记者昨日从太和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了解到,眼下天气刚变冷,医院暂未接诊因烤火取暖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往年冬季,医院都会接诊因烤火、洗澡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10来例。”国药东风总医院急诊科医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每到冬季,蜂窝煤、木炭、无烟煤等,是我市很多农村家庭取暖必备品。但是,这些东西在为人们御寒的同时,也极易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引发人们中毒甚至死亡。

根据市120统计,中毒群体中留守老人最多。留守老人常独自在家,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很难自救或向外求助,而老人传统的生活习惯及安全意识相对较低、对一氧化碳中毒危害性认识不够,也是导致悲剧年年发生的主要原因。

冬季取暖小心低温烫伤

记者采访获悉,天冷后“低温烫伤”现象也值得注意,主要原因是不少市民使用取暖设备方式不正确。

市民胡女士非常怕冷,尤其是手脚。“一到冬天我的手脚就像冰块一样,晚上在被窝里睡几个小时都暖和不起来。”胡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手脚冰冷,入冬以来她几乎每天都要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等。

去年冬天,胡女士将暖足贴贴在脚板上就出门上班了。时间一长,胡女士感觉脚底板有些烫,将暖足贴取下来一看,脚底出现了红斑,还有一个水疱。经医生诊断,她可能是因不合理使用或买到了“三无”产品的暖足贴,导致足底被低温烫伤。

什么是低温烫伤?太和医院急诊科易医生介绍,低温烫伤是指虽然基础温度不高,但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其中,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醉酒者或糖尿病人取暖不当易造成局部低温烫伤。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发白的现象,虽然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处理不当,可能发生溃烂,长时间难以愈合。

如何防范低温烫伤?易医生提醒,“暖宝宝”的最高发热温度能达到65℃,直接与皮肤接触5分钟即可造成低温烫伤。所以,市民千万不能将其直接贴在皮肤上,应隔着较厚的保暖衣使用,且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觉温度过高,需立即撕掉。同时,使用“暖宝宝”后不要再使用其他取暖设备,以免局部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如使用电热毯,温度不要设置过高,可以在睡觉前一两个小时打开,睡觉时关掉电源。人体不要直接接触电热毯,中间应隔一条床单或毛毯、薄棉褥等,防止电热丝来回揉搓受损。

使用热水袋取暖时,最好用布包裹隔热,使热水袋不直接接触皮肤。如果用热水袋暖被窝,入睡前最好取出。儿童的皮肤比成人更脆弱,更容易被烫伤,所以在给孩子使用热水袋、“暖宝宝”时需格外小心。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烤炉等,尽量通过添加衣物、袜子、开空调等方法来取暖。

烤火取暖注意通风

采访中,急诊医生提醒,冬季利用木炭、煤球等取暖,要注意室内通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烤火取暖时,最好不要将炭火带入卧室,卧室门窗也不宜紧闭。

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不要将液化气瓶安放在浴室内,洗浴时窗户不要紧闭,洗浴时间也不要过长。

不要使用淘汰的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

万一有人烤火取暖中毒,应立即采用以下急救方法:

1、使用炭火炉的家中必须打开窗户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2、立即离开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呼叫他人救助。

3、立即开窗,将中毒者抬离现场,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保暖。

4、如果有呕吐,应将中毒者的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5、用手掐中毒者人中、足三里、内关等穴。如有窒息者,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送医救治。

( 责任编辑:刘箫君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