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毛以国 特约记者马金安
“党政一把手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履行领导职责。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夯实脱贫攻坚人才支撑的重要论述。
人才是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是责任、是担当、也是光荣和使命。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坚持尽锐出战,把力量派向农村贫困地区,将主战场放在村、组攻坚前沿,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我市严格落实“市县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四级书记抓扶贫,构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市领导联系贫困县、驻点贫困乡(镇)、帮扶贫困村制度,34名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县,挂点一个乡镇,带领一支工作队,驻一个贫困村,进行包户帮扶。1397名副县级以上干部、67024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找穷根,定项目,谋发展。选派1807支驻村工作队、5719名机关干部脱产驻村,带领贫困群众搬穷窝、治穷病、挖穷根,全市26.6万户83.4万贫困人口实现驻村包户全覆盖。
市扶贫办干部率先垂范,以贫困农村为主战场,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穿梭贫困户之间、走进灶头炕头心头。
在市扶贫办机关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全体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QQ24小时在线,随时做好拎包下乡的准备。2015年以来,大部分干部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行走在偏远乡镇、偏远村,很多干部每天步行达2万多步。
主要领导带头示范,班子成员协同跟进,同志们从来不叫一声苦、说一句累,从来没有因病耽误过一件事、延迟过一个任务。有的干部边喝药边加班,在任务面前,咬紧牙关,从不推拖;有的干部专注工作,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没有抱过一天,埋头苦干,冲锋在攻坚一线;不少干部长期加班,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坚守岗位,没有一句怨言……市扶贫办原副主任黄星,经常加班加点,积劳成疾,于2018年2月27日夜间加班时突发心梗,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在生命最后59天里,他除春节休息4天外,有23天被抽调到国家考核组奔波在严寒的陕北大地上。省委、市委追授黄星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总工会追授黄星湖北省 “五一”劳动奖章、团省委追授黄星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带着任务、带着责任、带着重托,认真履职尽责。他们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发展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汇聚起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铺展了鄂西北深度贫困地区圆梦路上 “天堑变坦途”“大地润新貌”的伟大画卷,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