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探源】重阳名人费长房与房县房山庙

时间:2020-10-24 10:02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相传费长房在房县军店镇显圣,当地人建显圣殿纪念他的功德。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朱江 报道: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喝菊花酒,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这种风俗始于何时?又是谁倡导的呢?

查阅资料得知,重阳节的习俗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祭祖先恩德。”随着世俗的变化演绎出多种传说,其中重阳风俗之源、东汉名人费长房与房县房山庙的故事少为人知。

重阳节插茱萸

有杀虫消毒功效

插茱萸的民俗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在唐朝,重阳节登高,茱萸插头习俗流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记述了这一情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戴茱萸成为重阳节的标志性风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梁朝人吴均精通史学,他在《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很多人说,过重阳节是因为重阳是个吉利的日子,但这种说法不全面。过重阳节佩戴茱萸,可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避灾祛邪,体现了古人对待生活卫生的严谨态度。

传说插茱萸喝菊花酒习俗始于费长房

《续齐谐记》一书中提到的费长房是谁?

费长房,是东汉时期的汝南(今河南省驻马店平舆县)人。“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记载他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现在常说的悬壶济世一词,就是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  

当时,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决心为民除害,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看他心诚,是个可造之才,就收他为徒。从此,桓景跟着费长房学习道法。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修炼,费长房对他说:“明天就是九月九,到时候瘟魔又要出来祸害乡邻。你赶紧回乡,替我为民除害。我给你一包茱萸叶子、一瓶菊花酒,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登高避祸。再赠你一把青龙降妖剑,斩杀瘟魔。”

桓景赶回家乡,把费长房的话告诉了大家。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登上附近的一座山;再把茱萸叶子发给每个人,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接着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把乡亲们安排好后,桓景带着青龙降妖剑回到家中,单等瘟魔出来。

没多久,瘟魔出来,见村子里没有人,人都聚在山上。它冲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由得一阵眩晕。它害怕,不敢上山,只得又回到村里。桓景见瘟魔回来,急忙拔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见他法力高强,战不过他,转身便跑,桓景祭起宝剑,只见一道寒光过去,瘟魔被杀死。

此后,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但九月九登高避祸、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和费长房派遣桓景剑斩瘟魔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

史书记载,房县房山庙为纪念费长房而建

重阳佩戴茱萸祛邪避灾的习俗,可以说是始于费长房。然而少为人知的是,费长房与房县有一段渊源。

据清朝同治版的《房县志》卷二《山川》中有这样的记载:“房山,城西三十里。四面石室如房,县以名焉。山高险幽远,周围石壁嶙峋,顶有崇贶庙,一云崇祀庙,又云房山庙,相传唐时建。祀本州人,或曰祀费仙也。内有费长房仙室,旁有炼丹台。”卷十二《杂记》中记载:“费长房,汝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房县西长望川上化龙堰,即投仗化龙处也。”

可见,房山庙是纪念东汉方士费长房盖的炼丹房。

十堰地方知名文化学者、十堰市非物质遗产专家组成员袁正洪研究发现,房山庙应在房县城西12公里处的军店镇古迹显圣殿的后山上。古传费长房在军店古街下店子,悬壶免费为民治病。据古本《湖北省志》载:“费长房,汝南人。房县西长望川上化龙堰,即投杖化龙处也。房山庙即祀长房。”

很多关于重阳节来历的传说都和瘟魔有关,不管是“重阳女消灭瘟魔”,还是“恒景求道斩杀瘟魔”,最终都是在重阳节这天消除灾祸,让人们获得平安和健康。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