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守护堵河源头 留住绿水青山

——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综述

时间:2020-10-17 10:37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堵河源头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卢波 报道:

2018年5月4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对自然保护区内7座水电站的水轮机、发电机、控制柜等主要机组设备张贴封条,实施全面停工停产;

2019年,永久关停的7座水电站对15个取水口进行封堵,拆除引水渠道和13处拦河坝,恢复了河道原貌,对核心区顺水坪水电站库区裸露地段实施人工造林生态修复;

2020年5月底,永久关停的7座水电站设施设备全部拆除。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手段,彰显了竹山县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拆除水电站

近年来,竹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核两带三为主”发展战略和生态示范县建设,全力抓好自然资源保护、环境问题整治、功能区划调整、保护能力提升等工作,守好竹山县永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屏障。

专家野外考察

大刀阔斧整治环境问题

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水电站关停、观景台全部拆除并移出……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竹山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刀阔斧整治保护区内环境问题,保护堵河源独特自然景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堵河源是国家63个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之一。八百里堵河是汉江最大支流,纵贯竹山境内,是竹山人民的母亲河,也是竹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屏障。位于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小水电站共有17座。

中央、省环保督察工作启动以来,竹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发展问题,将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上重要议事议程,制订出台《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小水电站设施拆除与生态修复方案》《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停退出小水电站资产奖补办法》,永久关停7座水电站,筹措1亿余元资金用于小水电站关停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保护区102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林副产业

重拳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目前,中华秋沙鸭、豹猫、斑羚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积极构筑野生动物保护安全网络、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生存场所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该管理局依托巡护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管理局 (乡)、站 (村)、护林员三级网格化管理系统,按照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要求,对辖区实行 “一张图 (网格示意图)、一张网 (网格管理网)、一个标准 (工作标准流程)”网格化管理,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征滥占、乱燃滥放、乱泼滥扔、乱搭滥建、乱推滥倒等破坏自然资源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真正建立 “区内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资源管理新模式。

同时,该管理局按照“不放过、不漏过”原则,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并联合森林公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打击捕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仅2019年就查处各类涉林案件77起。

堵河深秋

全面提升森林防火能力

“严禁在保护区内和周围林地焚烧桔杆、烧灰积肥、烧山开荒……”现如今,走进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主要岔路口安装的太阳能防火警示语音系统传来提示语音,旁边高高的杆子上挂有“保护区内,注意防火”警示牌,杆上安装有语音提示喇叭和视频监控摄像头。这仅仅是该局加大森林防火工作措施之一。

防火演练

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7173公顷,辖区内资源管护、火源防控、林地调查等工作难度大。该局加大资源管护、火源防控宣传工作力度,建立“局乡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工作机制,将保护区划分为若干个森林防火责任片区,明确防火责任人。同时,该局投资30余万元安装31个太阳能森林防火警示监控点,形成人工智能、立体防控监测体系。

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该局常态化进行森林防火培训和宣传,定期组织开展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生态公益林日常巡查及管护等方面培训,为做好保护区内护林防火、森林管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

堵河源简介

堵河源自然植被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3个植被型组,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等9个植被型,华山松林、亮叶水青冈林等58个群系。最具特色的是竹叶楠林、水丝梨林等8个常绿阔叶林,最珍贵的是大面积的珙桐林、金钱槭林等10个珍稀植物群落,最奇特的是由发源于喜玛拉雅山、随造山运动迁移而来的古老刺叶栎林。

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7科1000属2838种,其中包括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6种。既有 “植物大熊猫”红豆杉、 “中华鸽子树”珙桐、 “郁金香树”鹅掌楸、 “变色彩叶树”连香树等众多第三纪孑遗植物,又有 “护肝之王”五味子、 “水果之王”中华猕猴桃、 “中国桃花心木”红椿,还有 “极小种群”小勾儿茶和庙台槭、地方特有植物竹山淫羊藿等。此外,水青树对研究中国古代植物区系的演化、被子植物起源和系统发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水青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堵河源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极好的栖息场所。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0目98科352种、昆虫23目192科1456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金雕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大灵猫等38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黑熊等40种,还有“水中精灵”尖头大吻鱼等鱼类新种。

1987年12月,竹山县成立“香獐自然保护区”,开始对堵河源进行保护;2003年8月,堵河源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竹山县成立“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设5个科室,下设6个管理站所,定编30人;2013年,堵河源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林科院、湖北大学、浙江农林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数十位专家学者,先后16次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现场指导,为生态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多年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担当使命,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强化保护管理措施,颁布《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然资源保护“十不准”制度》等15项规章制度。采用科普宣传、视频监控、勘界立标等措施,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湖北堵河源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研究》等学术专著,不断夯实保护管理基础,2013年以来连续获得多届 “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 责任编辑:方元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