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盘活山水筑“桃源”

——十堰市发改委扶贫工作成果扫描

时间:2020-10-15 15:21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记者 李强

扶贫搬迁新房宽敞明亮,真正让老百姓居有所安;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为空壳村带来了长流水;驻村帮扶情系民生,为困难群众解决了一批批实实在在的问题……振奋人心的成绩背后,是市发改委奋力编织的一幅幸福民生图景。

精准扶贫如何靶向发力,发展何以赋能纾困,活力源流缘何泉涌?全市发改人用担当实干的精神品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扎实驻村 让“穷乡僻壤”变“世外桃源”

进村入户走到位、政策宣传讲到位、矛盾问题全解决、群众满意100%!

要把身子沉下去,切实走到困难群众之中,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方能帮扶到他们的“心坎上”!长期以来,市发改委扶贫工作队员常驻岩屋村,在简陋的农房中一住就是几个月,驻村期间,扶贫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蹲点调研,脑袋里时常在思考村子为什么贫困,发展的潜力在哪里,心中常常记挂着那些“穷亲戚”。

经过长时间的摸底调查,扶贫工作队对症下药,先后帮助岩屋村成立了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了12万袋香菇、200箱中华蜂、50亩艾蒿、70头巴马香猪、100亩观赏竹林、20亩中药材七叶一枝花、20亩天麻等7个产业项目,到户产业34户补贴资金89190元;引导黄龙村依托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山居民宿,引入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鼓励农户发展种养殖产业,培育产业大户12户,吸纳49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新建和改造茶园500亩,发展100箱中华蜂养殖,新建3个生态采摘园,2019年黄龙村人均收入达到11230元,村集体收入8.26万元;帮助马回村引进市场主体,带动全村300余户农户发展红薯产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几年来,市发改委累计为岩屋村争取600万元投入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为黄龙村争取395万元支持该村生态养殖项目。

另一方面,为确保驻村帮扶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市发改委坚持“全村不脱贫、工作不脱钩”,将帮扶工作实效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把减少贫困人口和促进群众增收作为主要权重和考核重要依据,对照年度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实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包村责任制,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市发改委包联的岩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252人已全部脱贫;岩屋村易地扶贫搬迁56户187人;黄龙村易地扶贫搬迁97户293人;马回村易地扶贫搬迁68户236人,已全部搬迁入驻。

以产定搬 从“住有所居”到“安居乐业”

全市已搬迁安置123051户、354548人,搬迁入住率100%;全市应拆除旧房123051户,现已拆除旧房121525户,拆旧率达到100%;全市共建设集中安置点4482个,其中800人以上安置点14个,集中安置111342户314778人,分散安置11709户39770人,集中安置率达到88.78%;复垦面积38810.4亩,生态修复19973.4亩,已完成土地指标增减挂钩交易20649亩,交易金额60.06亿元……一串串鲜活的数字,标志着全市居住在老房、土房、危房里的贫困群众,渐渐走出了大山,住进了宽敞坚固的小洋楼。

记者了解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市发改委建立了委外“发改委统筹协调、市直部门各司其职、县市区抓落实”,委内“党组抓总、专班牵头、科室配合”的三纵三横工作机制,明确重大工作党组书记亲自抓,日常工作分管主任具体抓,做到了“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主动作为、精心组织,确保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搬的出来,更要住的安心。为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市发改委因地制宜为搬迁群众建设“三用堂”(农具房、红白理事房、栏圈),配套菜园、路灯、公厕、环卫等公共服务设施。  

另一方面,市发改委坚持以产定搬、以业定迁,因户因人制定脱贫规划,选择产业链条短、群众能接受、增收有保障的致富项目。截至目前,4482个易迁安置点已基本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全市从事农牧业生产的易迁群众9.06万人,依托产业园带动2.37万人,依托旅游景区带动8278人,依托扶贫车间带动4.33万人,依托就业扶持12.69万人。市发改委坚持尽锐出战、重点攻坚,坚决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连续3年被表彰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10月14日,我市郧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典型经验在全国扶贫日·易地扶贫搬迁论坛上,由国家发改委向17个部委及22个易地搬迁省份推广。

产业开花 从“就业无门”到“生态生金”

在贫困山区的大山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陈列,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电能,让贫困村民们端上了“金饭碗”。截至目前,全市已并网光伏扶贫电站695个,总装机规模29.75万千瓦,带动行政村1285个,惠及贫困户6.6万户、19.89万人。从光伏扶贫项目发电效率抽检结果来看,我市光伏扶贫项目年发电利用率超过1000h以上,达到了设计要求。目前,三批共纳入国家补贴目录的项目672个、装机规模22.63万千瓦。郧西县2个集中建设、23个多村联建电站正按国家财政部要求申报国家补贴。 

“输血”扶贫能解一时之急,“造血”扶贫方能解长久之困。市发改委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充分利用贫困山区的资源优势,让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让“空壳村”有了“长流水”。

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造林补贴、森林抚育等重大生态项目,加大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生态工程倾斜支持力度,优先将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坡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生态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成为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新的增长点;依托扶贫车间带贫益贫。加速升级我市特色产业规模及质量,产业扶贫“造血”功能显著增强,“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的局面已经形成。

另一方面,为提升十堰市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切实解决受疫情影响积压农产品销路问题,市发改委积极向省发改委推介我市优质企业进驻海外云特汇商城、湖北供销社合作电子商务平台、中国邮政集团等知名电商平台,依托电商平台专业优势,为小型经营主体提供包装、运输、质检、营销等服务;向国家发改委推介我市武当道茶、房县小花菇、房县黄酒、丹江翘嘴鲌鱼、石磨玉米碜等特色农产品。今年5月,与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湖北馆开展“我为十堰买买买”快手直播带货、“品牌扶贫计划”、“十堰品牌扶贫助农”等系列活动。有效扩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户增收。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山林。市发改委情注秦巴深山,让深山小村实现了蝶变新生,帮助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子”,未来,全市发改人将驰而不息,砥砺前行,全力以赴为贫困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 责任编辑:祝梦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