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手艺人 | 竹溪毛家窑:八代人传承两百多年老陶艺

时间:2020-10-10 10:02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毛海华闲暇时会制作一些陶坯,供大家欣赏。

秦楚网讯 (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赵清 报道:提起毛家窑,很多十堰人不知道,但说起竹溪泡菜,大家都是赞不绝口。其实,泡制竹溪泡菜的大部分坛子就出自毛家窑。经历200多年风雨,毛家窑虽然没了昔日的风光,但手艺的传承一直没有缺失。

竹溪龙坝人毛海华是毛家窑第七代传人的代表,他见证了毛家窑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随着毛家窑被列为十堰市非遗项目,他企盼着这个200多年的老窑口重生。

制成一件陶器需经过11道工序

近日,在竹溪县文化馆郭馆长的指引下,记者一行来到竹溪县龙坝镇龙坝村。在一排土坯房门口,记者见到了64岁的毛海华。

“为了向你们展示制陶手艺,我们提前准备了将近3个小时!”毛海华快人快语地介绍道,别小看制陶,一件陶器的制成要经过11道工序,依次为选土、晒土、碾土、筛土、和泥、醒土、踩泥、制坯、上釉、装窑、烧制。由于前几道工艺不具有观赏性,因此他们从下午2点就忙碌起来,把前7道工艺完成了。

记者进入土坯房,只见左边有一个嵌进地面的石质圆转盘,边缘上有一个洞。毛海华说,这是制陶的关键工具——行车,而另一侧放有一台电车(用电启动的行车),右侧木桌上有一坨醒好的陶土。另一位毛师傅扯下一块陶土,像揉面一样,把陶土搓成小山形状,放到行车的圆盘中央,然后坐在木凳上,抄起手边竹竿,双手相向握紧,插入圆盘上的洞中,呈逆时针方向搅动圆盘。

圆盘越转越快,毛师傅丢掉竹竿,双手紧扶陶土,让它变成柱状,然后用拳头放在陶土顶部。这个过程叫做开坯,使陶土变成一个桶状。随着双手向上游动,陶土被提高,须臾间显出坛子雏形。待行车转速减缓,再细心地做坛沿、坛肚。陶坯修整工序则靠右脚蹬动圆盘,几番手脚交替,辅以施水润滑、修饰填补……不到10分钟,一个造型优美的泡菜坛子陶坯便做好了。

随后,毛海华用电车演示了制作一件钵陶坯的过程。他左脚踩着电源开关就能保持电车的转速,整个制作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在另一间土坯房内,放置了多台行车,墙边摆放着许多制作好的泥坯,有酒瓶、酒坛、泡菜坛、油罐等数十种,大小不一。毛海华介绍,这些陶坯都是近年来坚守在家的毛家窑传承人利用农闲时间制作的,因为用来烧制的窑口损毁,就暂时放在这里。

“制陶器如同变魔术一样,让了无生气的泥土演变成各种形态,最后制成实用的器具。”毛海华说。

陶坯因为窑口毁坏无法烧制,只能存放在屋角。

老窑建于清乾隆年间,最高年产2.5万件

提起毛家窑的历史,毛海华的语气中满是自豪。据传,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6年),湖南宝庆府(邵阳市旧称)制陶世家毛氏兄弟溯长江千里,寻建制陶之地,一路无果。沮丧之时,至竹溪龙坝,见此地方圆几十里均为丘陵山冈,山冈地均为黄土,土质适于制陶;另一方面这里林木茂密,便于取柴,溪水清澈甘甜,乃建窑制陶、居住生活的风水宝地。

毛氏兄弟携家小迁居竹溪龙坝枣阳沟(今龙坝镇龙坝村),建立新的陶窑,以制陶为生,手艺流传县内外,成为远近闻名的毛家窑。毛家窑的陶匠们不断探寻新型原料,改进烧制技术和窑炉设施,逐步掌握了用釉技巧,品种花色增多,产品远销鄂豫陕川,最高年产量2.52万件,最大月销量2100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毛海华高中毕业,被招入当时的竹溪县陶瓷厂(毛家窑后成为县办企业),跟叔叔学习制陶技术。由于从小耳闻目染,再加上自己用功,他很快掌握了最关键的提坯技巧,逐渐成为熟练师傅。1979年,陶瓷厂购置电车、拌和机等设备,用上了机械和电力,产品种类发展到60多种(碗、油盐罐、泡菜坛、米面罐、酒坛、药罐、夜壶等),销往十堰和陕西安康、白河、平利、镇坪、旬阳及重庆巫溪等地,外省外县学艺者纷至沓来。毛海华也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陶瓷厂厂长,厂里职工最多时达到50多人。

“2003年之后,陶器替代品不断涌现,冲击了陶器市场,毛家窑逐渐式微,龙坝最后一个土窑熄火,窑址渐毁,工匠们纷纷外出打工,但毛家人的制陶手艺没有失传。”毛海华介绍,作为厂长的他无力改变市场的巨大变化,只有默默收拾起厂里的部分设备,存放在一处闲置的房屋中,偶尔制作几件坯件供欣赏。

据初步统计,现在该村有第六、七、八三代毛家窑制陶传承人70多人,随时能够撑起一家陶瓷厂。

这些堆放的工具,好像在诉说毛家窑昔日的辉煌。

文旅项目开建,期待毛家窑新生

在毛海华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毛家窑的老窑址,这里已是一面荒坡,气势壮阔的龙窑不见踪影。在龙窑旧址旁边,平整硬化的场地分为3个层次,钢筋大棚的车间已经搭好,而在龙窑旧址也筑起3道混凝土地梁。

龙坝村村主任毛海章介绍,2018年毛家窑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竹溪县文旅局将毛家窑文旅项目提上议事日程,并拨付200多万元资金,将窑厂的基础设施搭建好,现在正在招商,引进符合市场需求的制陶厂家或者陶艺爱好者,根据游客要求加工出不同的产品,也可以让游客参与到制陶过程中。同时还将重建龙窑,作为一个景点来开发。

“如果毛家窑文旅项目建设成功,我肯定第一个报名进驻,不仅将制陶技艺发挥和传承好,也想为毛家窑的新生注入活力。”这是毛海华最大的心愿。

( 责任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