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揭秘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富康模式”系列报道之二

建立长效机制,打通“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0-09-08 09:55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胡恬波  报道:“医生,请你快来看看我母亲,她的状态很不好。”7月2日下午,在富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呼吸科医生熊艳林突然被一位40多岁的男子叫住。

出于医生本能,熊艳林二话没说跟随男子去车上查看情况。“患者是位75岁的老太太,当时已经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我判定她的状况很危急,不是打针吃药就能解决的,就与家属进行了简短沟通后,立即与市人民医院危急重症中心联系,直接和家属把患者转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后来我通过同事了解到,老人经过抢救已经清醒了。”

作为十堰市人民医院派驻富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呼吸科医生,熊艳林第一次意识到,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必要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以慢病管理、轻微病症诊疗为主,像这样的急危重症患者我们很少碰到,这次事件让我对紧密型医联体、分级诊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熊艳林说。

由此可见,三级医院的专家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增强了基层的疾病诊疗水平,还更好地实现了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有序流动。

富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堰桥医院)副院长李峰介绍:“早在2017年,我们就与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两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堰桥医院的住院病人可以通过人医的‘绿色通道’进行各项检查,不仅实现了信息的互通,更加深了两家单位的合作。”

目前,和熊艳林一样下沉在富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市人民医院专家有12人,分别担负起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中医科、儿科、骨科、妇科、感染性疾病科的诊疗业务,每周7天轮流坐诊。

“除了日常诊疗,我们还不定期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熊艳林说,让专家“沉下去”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加上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已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8月1日全面托管后的富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三级医院执行力强、物资调配反应快速统一、人员布局合理等优势,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峰说:“如今医院职工已基本适应三级医院的管理模式,不再像过去‘说了不动,动了不见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目前,通过建立以信息化为桥梁的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紧密型医联体组织框架,打破了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政区域划分壁垒,打通了紧密医联体建设“最后一公里”,统筹人员调配,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信息一体化,强化业务管理,合理分配利益,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真正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 责任编辑:叶岚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