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人大代表尹治军:绘出乡村小康景

时间:2020-09-01 10:57    来源:郧阳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人大代表尹治军:绘出乡村小康景    

郧阳网讯 8月26日上午,尹治军和同事们驱车前往郧阳区刘洞镇杨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山路上,平坦的水泥村道曲折延伸,石榴映衬着地里一片火红,太阳能路灯一盏一盏地不断掠过……这些是杨河村人大代表尹治军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接力奋斗,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村子美了

刘洞镇杨河村位于郧阳东北部边缘,地处丹江东游,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06户,1054人。耕地面积15818余亩。资源面积13196余亩。以木瓜、软籽石榴、核桃、桃子、中药材、黄姜种植为主要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485人。在从小在杨河村长大的尹治军,对村里的问题、症结可一清二楚。

“2012年之前,全村年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村集体年收入不到1万元,村庄基础设施薄弱,全村只有一条村道是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巴路、砂石路,村里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整个村子就漆黑如墨,只有零星人家的灯火,如同萤火虫一般散发着微弱的光……”尹治军说道。

针对杨河村基础设施薄弱现状,尹治军便和村两委、工作队一起跑资金、跑项目,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如今,全村5个村民小组已全面实现公路硬化村村通、组组通,路灯建设村村亮、组组亮,文化广场、健身设施、就在家门口,生态广场、图书阅览室、村民活动中心焕然一新,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也拔地而起……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1.png

杨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产业有了

过去,杨河村没有产业,每年仅有一点农田维持收入。“村级发展离不开产业,杨河村产业发展定位在哪呢?”尹治军苦苦思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位于地处丹江东游,系秦巴余脉的杨河村别的没有,山林资源特别丰富。全村共有山场面积10000余亩,这成片的青山、茂盛的林木,就是杨河村的自然禀赋。

“去年石榴催芽效果特别好,今年可以大范围采摘,平时一有时间我就会过去看一看长势。”在杨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石榴产业基地,尹治军摘下一颗拳头般大小的石榴,他高兴地对笔者说:“你看这个石榴长势多好,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之年。”之前苦于村里一直没有集体经济项目,2016年,在尹治军的推动下,杨河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流转该村山场土地,发展石榴、木瓜种植,带动贫困户就业和村级经济增长。

2.png

石榴产业基地

2017年,依托刘洞镇红火的石榴和木瓜种植势头,尹治军再度引进本村致富能手和外地老板,分别成立石榴产业基地和木瓜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村里山场资源丰富的优势,逐年对村组荒山资源进行开发,既绿化荒山,又让村级集体和村民受益。

如今,石榴产业基地和木瓜产业基地共带动200户600人就业,贫困户每年增收2500元以上,村民年收入达到120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8万元。

村民富了

“今天,我得把这片果田的水沟清理一下,不然下大雨容易积水,会把石榴的根烂掉,影响其生长。”住在杨河村三组的贫困户黄循芳,一家4口人,儿子患有智力二级残疾,每天需要专人看护。因此,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村子附近打些零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16年10月,村里引进了突尼斯软籽石榴项目后,我就被村里安排到基地做事,家里流转土地9.2亩,每年流转费5520元,基地务工2100元,加上政府兜底和残疾生活补贴,家庭年收入在1.6万元左右,人均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黄循芳眉宇间掩饰不住兴奋之情,高兴地说。“在基地做事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家里的生活状况,还能照顾到家庭,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70多岁的村民李明发告诉笔者,以前家里的地多半撂荒,建石榴基地时,他家流转土地8.78亩,每年的流转费加上老两口的养老金、惠农补贴,年收入达9000元,老年生活过得很安逸。得空了还可以去石榴基地做做活,从春天耕地保墒、剥除嫩条到如今的病虫防治、适时灌水等田间管理,都是由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做,收入还不少。“像我这个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已经非常满意了。”

“今年共有23000多株石榴,亩产可达到900斤,基地可收获石榴30多万斤,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尹治军指着仓库里摆放整齐的突尼斯软籽石榴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打算延长产业链,把石榴基地做大做强,让小小的红石榴真正成为村民们的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 责任编辑:方元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