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关注空巢老人养老系列报道之二

“积极养老”,让空巢老人不孤独

时间:2020-08-29 09:34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罗毅 报道:“积极养老”作为老人晚年精神生活的需要,已被越来越多的老人所接受。很多空巢老人认识到,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利用自身技能及经验还能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从而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空巢老人乐当志愿者

“请把家门口的杂物清理一下,堆这么多东西引起火灾怎么办?”近日,在张湾区车城路街办公园社区,84岁的志愿者周大爷在小区里转悠,看到有户人家门口有杂物,就上前劝说。这户人家看到周大爷当起志愿者,有些吃惊:“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当志愿者,真了不起。我马上把东西清理干净。”

“老伴去世后,我在家闷了两年,把身体也闷坏了。现在当志愿者,不仅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周大爷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子女都不在十堰,他退休后一直和老伴在十堰生活。3年前,老伴去世,儿子担心父亲一个人在十堰太孤单,打算把他接到广州。可周大爷就是不愿意。儿子打算给父亲找个保姆,周大爷还是不愿意,宁愿独自一个人生活。

周大爷早上出门买菜,其余时间宅在家里,也不和人交往。时间长了,周大爷特别爱发脾气,身体也越来越差。后来,社区网格员得知周大爷的情况后,经常上门看望。有一次,周大爷问网格员,他能不能当志愿者?网格员了解到,周大爷以前当过单位的领导,对小区的情况熟悉。就这样,周大爷当起了志愿者,负责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

“自从当了志愿者,每天我都要出门看看,发现哪里有垃圾哪里有杂物,我上前一说,住户立即就清理了。”周大爷笑着说,能为居民做点事,很有成就感。“现在,小区里还有几位空巢老人,都争着当志愿者。”周大爷说,他积极地走入社会,不仅化解了空巢的孤独,更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积极养老”破解空巢综合征

什么是“积极养老”?“积极养老”即老人在离开劳动岗位后,并不一味在家中消极养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调整身心健康,并利用自身技能及经验,根据自身情况,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宁静认为,“积极养老”不仅能帮助老人走向社会,更能化解空巢老人的一些难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是多数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空巢老人除具有一般老人普遍存在的“黄昏心理”和“自卑心理”外,还有空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由于空巢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而子女关爱和照顾的缺位,更使得这些老人郁郁寡欢,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有调查表明,15.3%的空巢老人存在抑郁症状,27.5%存在焦虑症状,24.6%有孤独感。

“积极养老”不仅能纾解老人的孤独感,让老人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还能结识朋友,减轻老人的焦虑症状,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养老”是养老观念的进步

宁静认为,“积极养老”体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生命态度的转变,是中国养老观念的进步。“积极养老”不仅为老人参与社会活动搭建了平台,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家庭减轻医疗卫生服务负担,降低社会服务治理难度。同时,“积极养老”可以提升老人健康水平,有利于缓解健康养老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压力。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对的是器官衰老带来的生理功能退变,他们面对的是孤独、恐惧甚至痴呆、语言障碍等巨大的心理、精神压力,他们面对的是心血管、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积极养老”恰恰满足了这种多元需求,使得老人的养老由生存型向生理和心理兼顾的发展型转变,由简单的生活照料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需求转变,由被动接受照顾向主动寻求社会参与转变。

目前,我国确立的养老政策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在全国范围内看,养老机构现在能提供的服务,每百人只有3张床位,有的大城市要到90岁以后才能等到养老床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做到就近可及、普惠公平,成为“积极养老”的重点。以“积极养老”的理念引领推动养老服务实践,关键在于发挥好各方作用,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市场参与、子女尽孝、技术支撑、老人互助”的新型养老模式。

宁静表示,解决空巢老人问题,还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老人的幸福感是一个社会幸福指数的晴雨表,也是推进“积极养老”的主要目标,最终要落实在老人内心感受和社会文化上。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也是“积极养老”的手段之一。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