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着力加大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力度

时间:2020-08-11 09:17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芦汉国

核心提要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人社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在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工作中,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切实在协同部门联动、贴近实际指导、提升劳动技能、精准劳务协作和就业援助兜底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

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帮扶合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破解 “就业难” “招工难”矛盾性问题,需要人社、发改、财政、扶贫、商务及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努力,针对安置点人员结构等特点,携手建设资讯齐全、动态更新、精准 “配对”的就业服务系统。

发改部门在推进安置区建设时,要充分考虑预留创业场所,在安排以工代赈等政府投资项目时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扶贫部门要及时提供易迁人口基本信息和易迁工程建设情况,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人社部门要落实好各类就业帮扶政策,有针对性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对象帮扶工作,把对外劳务协作输出一批,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安置一批,技能培训稳定就业一批,能人大户带动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鼓励企业吸纳一批,举办专场招聘会介绍一批,公益性岗位托底一批 “八个一批”抓实抓细;财政部门要保障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所需资金及安置区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经费;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安置区扶贫车间建设管理责任,做好安置区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开展就业指导,打通信息阻梗,解决就业扶持贴近实际的问题

一是将就业服务工作重心前移。结合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实际,在易迁点设立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易迁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办理一站式服务。比如,在大中型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指导服务分中心,在小型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指导服务站,负责制定具体培训计划、搜集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援助等具体工作。

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为解决基层经费不足和人手不够的现实难题,可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主体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服务效率。

三是精准掌握基础信息数据。可通过上门走访、摸排、座谈等形式,全面摸清搬迁家庭现状、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和培训就业意愿等信息,将信息录入《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和 《就业监测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对大中型安置区实施重点监测,制定安置区就业失业预警机制和风险防控预案,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同时,主动对接当地特色农业、传统手工业以及旅游、康养等产业,充分收集岗位信息,优先安排易迁群众就业。

四是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网站、微信、展板、专场招聘会等载体,在集中安置点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活动,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和职业培训信息,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主动学技能、强本领、增收入。

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解决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的问题

一是整合资源实施精准培训。可以县为单位,依据产业布局,整合就业技能培训以及 “两后生培训” “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阳光工程”等资源,围绕扶贫车间、园区企业和劳务输出重点地区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以工代训,增强培训针对性。

二是针对用工需求制定培训内容。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技能培训,结合集中安置点实际,重点开展种植养殖、专业技能、电商营销等农村实用性技能培训。

三是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及时发放培训补贴和生活补助。对培训后实现创业的,给予创业扶持补助。结合搬迁安置点劳动力特点,确定一批企业建设扶贫车间,建立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激励机制,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重点给予奖补,鼓励企业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

开展劳务协作,精准转移对接,解决市场和政府有效调节的问题

一是精准掌握各类用工信息。加强与各类人力资源机构、劳务派遣公司的沟通联系,建立并及时更新企业用工信息库,实现人岗匹配、精准用工。

二是深化劳务协作对接机制。积极发挥驻外劳务协作站作用,按照充分考察对接就业岗位、充分尊重贫困劳动力意愿、充分做好后续服务工作的原则,加强劳务协作,通过劳务输出促就业。

三是跟踪服务好已就业人员。对外出稳定就业人员,要逐人建立就业台账,做好后续跟踪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其长期稳定就业。

四是引导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对有意愿在县内就业的人员,要主动对接农业基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用工企业,一方面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开辟就业渠道,实施就业援助,解决困难群众充分就业的问题

一是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坚持“总量控制、适度开发”的原则,开发一批保洁保绿、治安协管、护河护路、老人儿童看护等岗位,帮助易迁困难群众就业。

二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十堰籍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加大返乡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形式,支持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易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三是发挥党建引领经济作用。组建乡亲扶贫协会,通过结对帮扶、捐资助贫、兴办实业、村企共建等形式,带动困难群众就业。比如,郧西县观音镇黄土梁村党支部书记胡朝柱,成立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为一大批残疾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四是落实社保政策全覆盖。对确实无劳动能力的就业困难群众,可由人社部门通过代缴社会保险的方式,做到应缴尽缴、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就业困难群众生活。

(作者单位:市人社局)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