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功勋的模范人物都有哪些?8月3日,《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发布,钟南山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为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如果用一个字串起这四位建议人选的战疫事迹,“敢”字或成为首选。钟南山的敢医敢言,张伯礼的敢试敢拼,张定宇的敢打敢冲,陈薇的敢闯敢干,所有的杰出贡献无不是在“敢”中作出。
一个“敢”字,串起的不只是四位建议人选身上共有的精神特质,更串起疫情严峻考验面前的“中国敢”。疫情面前,中国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决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链条。14亿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勇敢向前,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可以说,“敢”的品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看到,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沉迷眼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做不到“敢”,注定就走不好现在和未来,就走不通新时代的长征路。所以,蓝图、形势都更加召唤和倒逼着我们,必须把“敢”更加高高立起。
把“敢”高高立起,并非没有基础支撑。从四位建议人选的战疫事迹来看,立起“敢”少不了“心到”“责任到”,心里没有他人,不为集体着想,没有一颗心系家国的情怀,内心的“敢”就会摇荡,没有为国为民的满腔责任,就会为退缩找借口,倒头来就是“不敢”,又怎么会在自己是病人的情况下去救治他人?又怎么会闻令即动,紧急奔赴火线开展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又怎么会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忘我战斗?
立起“中国敢”的还在于“能力到”。学术过硬,业务过硬,技能过硬,四位功勋模范建议人选有足够的底气在性命攸关的大事面前敢试敢拼、敢打干冲。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军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这些光环所折射的正是他们的实力、能力及底气所在。
每一个功勋模范身上,都洋溢着炽热的责任与使命、情怀与担当,我们要像他们那样,以“心到”“责任倒”“能力到”,把“中国敢”高高立起来,在前进路上敢试敢拼、敢打敢冲、敢闯敢干。
(红笔: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