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洲遗址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处汉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布泥质灰陶豆、罐及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朱江 报道:
点兵打仗 多多益善的军事奇才
韩信将兵,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其意是指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一般用于对事物的需求量大,而且质量不受限制。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秦国灭亡后,刘邦被分封在汉中,不久便打出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在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韩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用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魏国后,又在背水一战中击败代国和赵国。尤其是韩信以3万人打败赵军20万,可谓一战成名。此后,韩信指挥的汉军击败了项羽,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有谋反,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入韩信的法眼。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刘邦再次出征,他的妻子吕后暗中设计杀害了韩信。
明朝文学家、史学家、郧阳巡抚王世贞在其所著《艺苑卮言》写道:“韩信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他一生功勋卓著,封王拜将,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郧阳区柳陂镇韩家洲,广为流传韩信埋母的故事。
韩家洲上,有80多户韩姓人家,都尊崇韩信。韩家洲的韩姓人家是不是韩信后人?韩信与十堰究竟有没有紧密的关系?韩信埋母的故事是传说还是真事?
郧阳韩家洲尚有韩信埋母的传说
从郧阳区城区溯汉江西行25公里,便到了汉江与其最大支流堵河的交汇处,江心突兀耸起一座自然小洲,就是韩家洲。
韩家洲虽说只是个0.1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在战火纷争的古代,却是个干戈迭起的战场。这个小洲之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因为其西进汉中、东南抵襄阳的独特地理位置。近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相传刘邦、项羽争霸时,曾在此交战数十回,洲上至今还能挖掘到古时的箭簇、刀。
位于汉江、堵河分水岭处的韩家洲,横卧江心,扼汉江、堵河两水要害,一旦失守,敌军自然就可长驱直入。行走在韩家洲上,记者脚下随处可见破碎的汉砖汉瓦。谈起韩家洲,最著名的景观是西端洲顶一座被当地人传说是韩母墓的土包。前些年,当地韩姓人集资在高高的土包之上修建了一座小庙,取名为圣母庙。为纪念韩信埋母的传说,在此遗址上还立下了圣母碑,镌刻有捐资者的姓名。
传说总归是传说。围着这座高约20米、纵横约20平方米的土包,记者走了一圈发现,层层黄土夯筑而成的巨大封土堆,松柏刺天,如山陵般巍然高耸于洲头,给这个曾被腥风血雨涤荡的古战场,增添了一处人文景观。
那么,韩信的母亲是不是埋在这里呢?记者查阅《史记·淮阴侯列传》正文,没有一字提到韩信的家人和他的母亲,只是在结尾处记下了这样几句话:“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意思是说,韩信虽然穷,但是母亲死了,还是把她安葬在又高又宽敞的地方,周围可以安置万户人家。
韩家洲韩氏当为韩信后代
长期以来,韩家洲韩信埋母的传说由于缺乏可靠的文献资料与地下考古的实物相印证,一直难以得到确认。直到2009年,考古专家称已找到有力佐证。
2009年11月22日,武汉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系主任王然教授在郧阳文化高峰论坛上介绍说,韩家洲韩氏为韩信后裔,历史上确有韩信一支后裔向南迁移,并落户到韩家洲。
王然介绍,证据来自于一次考古发掘。2009年10月,湖北省考古部门在襄阳韩岗发掘出一处南朝孝建元年的韩氏家族墓,其中出土了大量文字墓砖,上有“韩”、“辽西韩”、“韩法立为祖公母父母兄妹造”等字样。据介绍,根据前些年发现的《韩氏家谱》,韩氏历史上曾分化为辽西韩、河东韩等若干支,而辽西韩一支在唐代就有4人为相,并出现了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声名显赫。
出土于襄阳的墓砖,表明韩信后代的一支辽西韩,至迟在南朝刘宋时期即已开始南迁,到达襄阳一带。所以,他们也极有可能迁移到邻近襄阳的韩家洲。另据他考证,《三国志》曾记载的名人韩暨,也是韩信之后。史载,韩暨为父兄报仇后隐姓埋名,后又在刘表手下为官。史书称,韩暨为堵阳人,而韩家洲古称即为堵阳。因此他认为,韩家洲韩氏应该就是韩暨的后人,当然也就是韩信之后。
2010年8月30日,因为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需要,韩家洲上108户483人整体移民搬迁。从此,韩家洲上人烟不再。
在众多西汉开国功臣中,韩信占据了两个“第一”:西汉第一个被杀害的功臣、西汉开国第一功臣。值得一提的是,出身低微的韩信靠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一遍。由于他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因此与之有关的成语及典故也非常多。这些成语,既反映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尽了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据初步统计,和韩信有关联的成语多达30多个,每一个都堪称经典。
胯下之辱、一饭千金、解衣推食、战无不胜、国士无双、十面埋伏、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兵仙神帅、居常鞅鞅、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独当一面、略不世出、不赏之功、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推陈出新、勋冠三杰、伐功矜能、伪游云梦、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心难测、肝胆照人、钟室之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问路斩樵、传檄而定、多多益善、鸟尽弓藏、气吞山河、乡利倍义、一杆之微,等等。
韩母墓之于韩家洲,看似一段传说和一座土包,却饱含着韩信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韩家洲之于汉江,看似一座孤岛,但蕴藏着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