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一岁半男童接连患上两种癌 妈妈心如刀绞 “如果可以我愿以命换命”

时间:2020-07-14 10:01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何利 徐双 彭军 报道:

准确地说,2019年2月25日出生的张泽仁还不到一岁半。然而,来到这个世界才500多天的他,却接连两次被癌症的魔爪死死揪住。尚未忘却奶水的香甜,各种药水的味道早已充斥他的口腔。

38岁做妈妈的杨萍,还未来得及品一品儿绕膝前的欢乐,一次次接到儿子病危通知书的惊吓,已让她学会带泪微笑。她说:“如果可以,我愿以命换命,让年幼的儿子能有机会看清世间的美好。”

5个月大男婴,被确诊患上神经母细胞瘤

1981年,杨萍出生于竹溪县泉溪镇一个农民家庭。作为长女,她早早开始帮父母扛起养家的重担,到山西煤矿打工、自己开服装加工作坊、到工厂打工……

直到2018年,已经37岁的杨萍才与老河口男子张顺谈婚论嫁。“他妈的娘家是我们那儿的,当时他已离婚,在我们老家养羊,我觉得他人挺可靠,就走到了一起。”杨萍说。

办完简单的婚礼,两人到十堰城区租房生活。杨萍给人做会计,张顺则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辆车,在城区拉客。婚后不久,杨萍怀孕了。2019年2月25日,儿子张泽仁顺利降生。

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虽清贫,但生活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019年8月中旬,杨萍给儿子洗澡时,无意间发现孩子的肚子有些异常,“摸上去有点发胀发硬”,她抱起孩子就去了医院。当月19日,医生表情凝重地将诊断报告递到杨萍手中。虽不懂神经母细胞瘤的具体含义,但医生的神情让杨萍顿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建议你们尽快带孩子到一线城市去治疗。”医生给出建议。与此同时,杨萍搞清了神经母细胞瘤的可怕性,它被称为“儿童癌症之王”,致死率较高。

远赴广州求医,一家人在病房里过春节

杨萍决定去广州。“我之前在那里打过工,我妹妹也在那边打工。”

2019年8月30日,杨萍独自带着儿子前往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求医,张顺则留在十堰工作并筹钱。

繁琐的检查,加上患者较多,张泽仁直到9月26日才入院。经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二次诊断,张泽仁患的确实是神经母细胞瘤,需要化疗、放疗。

今年春节前夕,张泽仁的治疗到了关键阶段,母子俩无法回家,张顺便赶到广州,一家三口在病房里度过了儿子出生后的第一个春节。

4月3日,张泽仁完成全部治疗过程,因为后期的巩固治疗无需在医院进行,办了出院手续。“定期来复查,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复发,就算痊愈了。”医生给开了一些回家口服的药。

半年时间,儿子8次化疗12次放疗,花了30万元。虽然欠了一堆债,但是儿子一天天好转,让杨萍和张顺看到了希望。

癌症二度来袭,滂沱雨夜再赴广州

回到十堰,杨萍就盘算着尽快还债。但计划没有变化快,6月21日中午,张泽仁突然发起高烧,住进医院。

一开始以为是癌症复发,用了进口的抗生素还不管用,杨萍将检验报告发给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医生求助,对方建议考虑血液方面的疾病检查。6月27日晚,张泽仁开始反复高烧。

攥着医院的病危通知书,杨萍憋住嚎啕大哭的冲动,抹干眼角的泪,决定带着儿子再去广州。由于张泽仁体内血小板指标低得可怕,医生为其紧急输了血小板。

6月28日凌晨2时,十堰街头大雨滂沱,张顺开车连夜往广州赶。抱着高烧昏迷的儿子,杨萍一夜无眠。

6月28日晚10时许,一家人抵达广州。

因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不能接收发热患者,医院将他们介绍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好入院手续,已是半夜12点,儿子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杨萍夫妇才匆匆吃了点东西。

7月2日,医院确诊报告出来了,孩子又患上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属于血癌的一种)。杨萍的心又一次如坠冰窟。

五成希望和百万费用,他们决定为儿子搏一回

7月11日12时30分,张泽仁因为发烧难受而哭闹,电话采访被迫中断。“他爸爸回十堰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医院照顾他。”电话再次接通时,杨萍告诉记者,确诊后,医院为张泽仁制订了化疗加骨髓移植的治疗方案,这个过程需要约一年时间。“先是进行5到6个疗程的化疗,然后是骨髓移植。现在孩子血液中癌细胞数量偏高,还不适合抽血做骨髓移植的配型,医生说预计3个月后才能做。”

据医生介绍,张泽仁的情况,治愈率有50%,化疗大概需要30万元,骨髓移植需要60多万元,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100万元。

“我老公最近找了份工作,回去给一家公司开大货车。他留在这里,一家人一点收入都没有,孩子我一个人照顾得过来。”杨萍说,儿子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时,他们把亲戚朋友已经借遍了。家里唯一值点钱的,就是那辆分期付款买的车,但是由于贷款还没还清,现在无法变卖。张顺决定先打工挣点钱将车贷还完,然后将车卖了给儿子治病。“本来就是便宜车,现在估计也就能卖个两三万元钱。”张顺说。

面对五成的希望和百万之巨的医疗费用,夫妻俩决定为儿子再搏一回。“他还那么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萍说,为了儿子,他们有责任承受眼前的煎熬与磨难。

为了救孩子,她什么条件都愿意接受

做生意亏了钱,打工没有什么积蓄,2011年还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杨萍却始终保持着心中的那份良善。在儿子第一次患癌治疗过程中,很多熟悉的朋友以捐款的方式帮杨萍筹款,都被她谢绝了。

“我们捐给她的钱,她都说是借的,否则不肯收。她说自己不能为社会作贡献,但要尽量不给他人添麻烦。”张晓莲是杨萍的同学,一直在关注杨萍一家的情况。7月4日,无奈之下的杨萍通过网络发起水滴筹,张晓莲立即张罗周边的熟人帮助筹款。

“实在没办法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忍受病痛的折磨。如果可以,我愿意拿自己的命去换他的健康。”电话里,杨萍说完这句话长时间沉默。

从7月4日发起水滴筹,到7月11日,3200多名网友为张泽仁捐款13.6万余元,但距离那个让普通家庭望而生畏的数字,还有很大的缺口。“如果有企业愿意伸手帮忙,我可以签一份协议,等孩子治疗结束,我去干活还债。”杨萍说。

一个尚未看清人生色彩的孩子,接连两次被癌症的魔爪抓住;一个尚未品味为母乐趣的女子,一次次承受着命运的捉弄;一个刚刚成型的普通家庭,接二连三经受着苦难的打击。如果您有能力且有爱心,愿意帮他们一把,请联系本报记者(电话:18062186223),或者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爱心接力。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