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扶贫故事丨决战小康 奋斗有我

时间:2020-07-07 09:12    来源:竹溪党建  字体:  打印  播报

2019年7月23日我光荣加入了十堰银保监分局驻竹溪县新洲镇孟家渠村工作队,成为一名驻村扶贫队员。在接近一年的扶贫工作中,我恪尽职守、脚踏实地,以一个银保监人的责任和担当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孟家渠村的脱贫出列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勤思苦学,扶贫政策在案头也在心底

自驻村以来,为迅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我白天走访入户,晚上则积极学习各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网络扶贫干部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展帮扶思路。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拆旧复垦、教育补助、医疗保障等等精准扶贫政策文件,堆叠在了每晚的书桌上,也渐渐熟透在我心中。

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在解决官信禄和赵坤仁家的邻里纠纷问题。赵坤仁家居于官信禄家下方,每次下雨,雨水总会延官家的排水渠冲到赵家,对赵家房子安全造成威胁,于是赵坤仁便将排水渠堵上,最终反而造成官家积水难排,房屋受损。我们在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双方沟通,初定的方案是改造排水渠,然而费用较大。后来。拆旧复垦政策下来以后,研读发现,赵坤仁家正好满足拆旧的要求,即“在其他地方有安全住房,同时现在的住房危旧”,于是便我积极与他、他儿子赵从龙沟通,宣讲拆旧复垦补贴政策。最终其城里工作的儿子明白了我们工作队的一片好意,一方面是担心老人下雨后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旧房的拆除补贴,也可以补贴老人家用,便请假回村,积极和村委签订了合同。在测量房屋的过程中,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赵从龙感激道,“多谢你们工作队,时时刻刻想着我们老百姓的安危和利益”。

摆正位子、扑下身子,甘当村内“服务生”

驻村期间,走访入户是每天的工作常态,为了准确掌握孟家渠村202户贫困户的信息,我与工作队队员每个月都要基本把贫困户走访一遍,从贫困户的家里,到田间地头,到各个安置点,都活跃着我们的身影。我也从最开始的拘束,听不懂村民的方言,渐渐熟悉起来,时不时也能来几句蹩脚的方言,拉近群众的距离。

2019年8月6日早上6点便匆匆起床,因为要随同工作队前往易迁户杨广才家中督促拆迁,按照政策,易迁户的新房建好入住后,旧房必须拆除。于是,我们老早便出发,车行换步行,到他家中已经9点。“杨叔,咱们可是约好今天搬家的,咱们都来给你搭把手了”,我一口蹩脚的竹溪方言招呼道。贫困户杨广才家,年轻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了,只剩他们两口子在家中,因此搬运东西比较费力。于是我们工作队便责无旁贷的干起了搬用工的活,直到中午十一点才搬清家里东西,并引导挖掘机师傅顺利的将其旧房拆除,而后载着他们去了道全龙安置点入住,汗流浃背的我坐在新房门口已经动弹不得,然而看着他们能吃上自来水、住上二层楼,两个字“值了”!

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斩穷根

孟家渠村位于竹溪县新洲镇东部20公里的山腰,常年雨水充沛,为茶叶、杏园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然而从种植到量产需要3-5年的时间,成效时间较久。为填补土地“空窗期”,我们工作队三次前往兵营镇明家梁村,考察蜂情小镇产业园,下地察看菊花生长情况,去厂房了解菊花加工过程,与经理交流日后运输、销售、管理方法,并结合对本村内“天时地利人和”的把握,最终与村两委决定引进了胎菊种植。一是天时,胎菊种植短平快,一般是4月初下苗,10月中旬即可采摘,三月正是复垦好时节,尚有充足的时间为幼苗下地做准备;二是地利,孟家渠村日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是胎菊种植的理想环境,同时10月结花后可以给果园增添一亮丽的风景线,为后期的美丽乡村和产业振兴奠定基础;三是人和,本村的产业带头人刘彬勤劳能干,一直负责村内橙子树种植、管护工作和电商平台的运营,有着颇为丰富的种植经验和销售渠道。结合“天时、地利、人和”,胎菊的种植在本村落地生根,并已初见成效,幼苗的存活率高达98%,全村百姓对该产业示范基地也充满了信心。

立足本职、依托分局,金融活水助脱贫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一直关注着村内的教育事业,多次赶往马家河学校考察调研,就学校的生源、各年级学生组成、教师数量、学校基础设施等进行摸底,每月定期走访,了解师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积极向分局党委汇报困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提高领导关注度,最大限度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引导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智力向扶贫聚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2019年,十堰银保监分局组织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深入孟家渠村,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希望可以充分发挥保险公司行业优势,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脱贫攻坚贡献更大力量。在项目接洽中,最终引进中国大地保险•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基金,作为帮扶马家河学校的教育扶贫项目。中国大地保险向马家河学校捐赠了乒乓球台、篮球架、羽毛球拍、健康秤、文具等价值五万多元的学习和体育用品。通过捐赠活动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通过发展教育,不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驻村工作队也愈加忙碌,倍感压力,但看到每天每周每月村里的新变化新气象,看到基础设施落地建设,看到贫困户笑逐颜开,我心里便充满了喜悦和信心。在村里,每晚看着天边的明月,我总想说希望自己是一盏路灯,扎根在孟家村的路边,照亮前程,指引方向。(朱鲲坤)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