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晚报创刊25周年特刊 | 那些人那些事之接力创文

时间:2020-07-03 08:16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文明交通,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

秦楚网讯 文/记者 吴忠斌图/记者 张建波 报道: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城更靓了,人更乐了……当你漫步十堰街头,你会真切感受到车城的巨变。如今的十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呈现出城中有景、景在城中的和谐宜居之美,十堰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一切变化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当前,350万十堰人民,正卯足干劲投身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动中。

坚守31年的创文梦

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为了捧回这块“金字招牌”,几十年来,350万十堰人矢志不渝,从未放弃。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品格,而一座城市的品格,源自于她对梦想的不断追逐。从1989年湖北“省辖八市文明城市竞赛”活动开始,历经三城联创、四城联创和五城联创,十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已经走过31年。

2015年3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向全市人民发出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

2016年,新一届市委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列为五大奋斗目标之一。

几年来,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从专业队伍到义务志愿者,十堰全面发动市民参与创文。随着创文工作的深入开展,十堰城市面貌、文明程度稳步改善,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2017年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大考之年。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虽然十堰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道德模范获得全国表彰,却因微小差距与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失之交臂。

2018年是我市执着追梦的第29个年头,也是我市启动新一轮创文工作的首年。“我们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揽牌入怀,最大的教训是工夫没有下在平时,最大的成绩是基本接近目标,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人民群众赞同,最大的幸运是还有时间和机会,最大的启示是不可有任何懈怠和松劲……”在2018年3月23日召开的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张维国语重心长地作出总结。

2020年,十堰创文已走过31年历程。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深化推进创建,办成了一大批群众认可满意的实事好事,提升了城市魅力指数与文明指数,十堰市民文明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十堰已蝉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两连冠”、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三连冠”、省级文明城市“八连冠”,荣获全省唯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特别是2018年中央文明办确定十堰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2020年)提名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重整行装再出发,坚持“以实心促创建、以实干抓落实、以实为出成效”和“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信心决心,全力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创建工作位居全国第三,2019年第四季度第三方测评显示,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满意度达99.81%。

十堰创建成效突出,社会各界感同身受。创建重在过程,贵在民心,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共同擦亮了十堰的城市文明底色。

五城联创,描绘美好未来

2008年4月8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三城联创为抓手,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要求。

当年5月21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城联创动员大会,决定用三年时间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目标。

十堰秉承“依法创卫、科学创卫、和谐创卫、为民创卫”理念,通过市、区、街、社四级互动,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细数十堰创卫亮点,河道治理首当其冲。

过去,一些河道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一到夏季,臭气熏天,被称为十堰的“龙须沟”。

2010年3月1日,神定河、马家河、红卫河、茅塔河等19条城区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全面启动。两年多的时间,共投入资金8400多万元。如今,小桥、景观灯、景观树交相辉映,步行道、垃圾箱、休闲椅融于自然。

4年创卫,市、区投入34亿元加快市政建设,夯实创卫基础。新增13条主干道,改造、升级多条次干道,拓展城市空间30平方公里。

2011年11月24日,全国爱卫会正式发文授予我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创卫成功后,十堰并没有止步。

十堰肩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保护国家生态屏障、确保清水北上的崇高使命,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2012年10月19日,市委、市政府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同时系统解决市民反映的“水、气、声、渣”热点问题,2013年,我市划定创模十大工程。我市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关停329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对160个污染重的拟建项目予以否决,完成治理项目300多个。十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连续7年实现下降。

为治理5条不达标河流,我市于2012年底全面启动项目建设,5条河流治理工程项目近百个,五河治理累计完成投资达15.46亿元。

2013年全年“四保六增”工作会议决定,十堰由过去的三城联创上升为四城联创,在巩固创卫成果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增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变化,为十堰城市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为十堰市民创造更多绿色福利。

2013年6月底,省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十堰市开始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标志着十堰市创森工作正式启动。

2014年10月11日,省绿化委、省林业厅正式授予十堰“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这标志着十堰创森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取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入场券”。

创森大幕开启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每年确保创建25个市级生态乡镇,300个市级生态村,用7年时间,创建国家生态市。

至此,十堰市三城联创,正式升级为五城联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

创文,让百姓幸福满满

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实践证明,创建文明城市顺应民意、改善民生,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和幸福工程。

张湾区汉江路街道七里社区和谐家苑小区属于老旧“三无”小区,因没有物业公司,长期以来花坛破损,野草丛生,院内车辆乱停乱放,居民颇有怨言。自开展创文以来,七里社区对该小区进行了整治,不仅修复了废弃的花坛,重新栽植了花草,还对旧楼房墙面、楼梯道等区域进行了粉刷,规划了摩托车、小轿车等机动车停车位。居民们乐呵呵地说:“这才是和谐的含义。”

吉祥小区是一个集中搬迁安置小区,以前小区环境卫生差,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随着创文工作的推进,社区投入10余万元对吉祥小区全面整治,现在环境卫生整洁了,消防设备完善了,墙面油污也不见了,小区居民和经营户纷纷为这些新变化点赞。

让城市更宜居更美好、人民更幸福是十堰市坚持不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努力追求,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对百姓的承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高瞻远瞩的决策部署,又是脚踏实地的民生工程。

仅2019年,我市就投入资金近2亿元,全面维修改造8个农贸市场、186条背街小巷、696个老旧小区;对15个乡镇32个村进行对标补短,共消除旱厕2715个,修补路面4.1万平方米,设置分类垃圾箱(桶)760个,施划停车泊位1477个,补种绿植33处,改造便民市场12个,建成规范化便民服务大厅47个,增设景观小品公益广告47处,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人性化。综合改造四条城市道路,新建立交桥、人行天桥7座。市政工程管理处铺设沥青路面20万平方米,修补人行道5万平方米,改造无障碍设施2.7万平方米,安装道牙5450.6米、挡车石2663个,清理管网4万米。新建街头游园6处,道路绿化提档升级7条,新增绿化面积67.1万平方米,治理裸露山体76处34.22万平方米。

通过创建,我市一格一员、一区一警、一街一队新型管理格局形成,“十星级文明网格”成为平安十堰一大亮点。“数字化城管”平台正加紧实施,城市管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实现无缝对接,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

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显著提升。“五城联创”、“三违治理”、“清水行动”、十大工程、环境保护“一票否决”落到实处,营造了天蓝、水净、山青、地绿、城美的人居环境。

通过创建,市容环境日益优美。修缮建设了一批市场、老旧小区、街头游园、健身场所、公厕等便民设施,建成区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机械化清扫、人力清扫、洒水降尘、道路冲洗“四位一体”作业模式,营造了干净、整齐、有序、优美的市容环境。

创建惠民,为幸福加码。十堰通过创建工作,切切实实办了一批惠及群众的好事实事,努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不在于得牌,而是让老百姓受益;不是让城市受奖,而是让老百姓得实惠。”张维国说。

( 责任编辑:曹婧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