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通讯员顾珊陈桐报道:“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肯干,日子就有奔头。”当笔者来到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扶贫车间时,汤英平正“哒哒哒”的踩着缝纫机,给手里的蚊帐锁边。
汤英平是习家店镇行陡坡村村民,家里有六口人,还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家里的开销全靠几亩橘子地的收入,日子过得很紧巴。“老家那里条件比较差,种农作物只能解决温饱,小孩读书,到镇上也不方便。”谈起过去的生活,汤英平深有感慨。
在汤英平看来,是党的好政策将她的生活带上了正轨。借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汤英平一家搬进了集镇安置点。随后,她成了安置点扶贫车间的第一批产业工人。从乡下到安置点楼房、从种地到车间上班,这是汤英平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初到扶贫车间上班,汤英平不懂缝纫技术,没有工作经验,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刚来的时候手生,没技术,忙一天也做不出来几个合格的蚊帐。”才来的时候汤英平和车间其他工人一样,工作不知从哪里下手。但是她和别人又不一样,她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为此愿意多思考、多学习,在别人休息时她还在车间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就成了车间的“技术行家”,在别人一个月只拿1000元时,她就可以拿到2000元。
扶贫车间的稳定就业,让汤英平有了干劲。借着镇上实施柑桔“二次革命”,她和丈夫对家里柑桔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一口气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白天在扶贫车间上班,傍晚帮丈夫打理家里的柑桔地,虽然辛苦,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看着家里日子越来越好,我觉得值。”
如今,当汤英平向贫困户分享自己的致富经验时,她总是说:“扶贫只是契机,脱贫得靠自己,只要勤勤恳恳,好日子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