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⑩ 郧阳明代百万流民的乐土

时间:2020-05-27 10:09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相关报道: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⑨ 郧县之“郧”来自古郧国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⑧ 清康熙年间 郧阳府城两成人祖籍江西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⑦ 唐太宗后裔 流落郧阳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⑥大唐皇子梦断郧阳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⑤ 强大古麇国参与周武王伐纣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④ 郧山汉水间的古文明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③ “郧县人”震惊中外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②远古时的郧阳是啥模样?

“郧县人”自何而来系列报道①退休教师撰书 揭开郧阳尘封的历史

郧阳抚治所在旧址。(资料图)

明成化年间,百万流民聚集郧阳

郧阳的山,是宜人的山;郧阳的水,是宜人的水。这宜于人居的郧阳山水,孕育了史前的“郧县人”,更以其辽阔、富庶,在明代接纳了天下万方移民。数百年间,土著与移民共同创造了极为丰富而深厚的郧阳多元文化。

郧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是发生在明代天顺、成化年间的流民定居郧阳及周边省市。

明朝建立的第二年(1369年),朱元璋考虑到郧阳山区(时称“荆襄”)居国之中部,山大谷深,林密土肥,得之者可凭之觊觎天下,遂派大将军邓愈率大军驱赶郧阳山区的居民,列郧阳为最大的封禁山区,“空其地,禁民不得入”,并设重兵扼守盘查,禁民进入。

至明中叶,朝政日趋腐败,财政收入锐减。另一方面,明王朝的财政支出却呈几何级数急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明王朝转嫁经济危机于农民,增大赋税徭役。众多农民在疯狂的迭加盘剥摧残下,失去土地,不得已背井离乡,沦为流民。当时流民几乎遍布国中,尤以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福建为最,广东、内蒙、四川等省次之。

大批流民的逃亡方向,自然是地僻人稀,官禁松弛的偏远山区。因此,郧阳山区成为流民向往的“乐土”。

至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流民达150万以上,他们过着不纳税、不服徭役的生活。民聚则商必至,各地商人也挟资来此,开矿伐木,兴办作坊,从事商品生产。封禁百年的郧阳山区,自此为大批流民所开发,日臻繁荣,成为各省流民的一方乐土。

但是,百万流民聚集郧阳,一则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二则百万之众不纳税完粮,亦给捉襟见肘的明王朝税收造成重大损失。为此,明王朝重申封禁令,采取驱回原籍,就地附籍“编甲互保”相结合的政策,以图把流民重新束缚在封建桎梏之下,纳粮当差。但多数流民为求生存,不听从遣返,明政府则对不听从者“主犯处死,户下编发充军”。

这种高压政策,使得百万流民的暴乱接连发生。明天顺八年(1464年),郧阳流民在刘千斤、石龙的领导下起义,组建农民政权。各地流民云起响应,影响扩大到湖北襄阳、河南邓州、陕西汉中等地,明王朝震惊,派大军镇压。

此后数年,特别是明成化六年(1470年)全国大旱,饿殍遍野。全国又有近90万流民不顾封禁之令,涌入郧阳山区谋生:“荆襄间流民屯结如故”“流民附贼者至百万”。在刘千斤、石龙余部李原、王小洪领导下,举行了更大规模的起义,并迅速控制了荆襄地区。这种反抗遭到明王朝府更为残酷的镇压,可谓是疯狂杀戮,即使明代大臣都认为“实多滥杀”。

原杰赴郧抚治,辖八府九州六十五个县

明朝百万流民聚集郧阳,带来发展机遇,使得这里日趋繁盛。(资料图)

此后的成化九、十、十二这三年里,湖广地区天灾频仍,各地流民复聚郧阳如故,明政府深以此为忧。南京国子监祭酒周洪漠深感郧阳流民生存之艰,乃著《流民说》,上奏成化帝。大意是流民若流水,应顺其性而导之,以解决郧阳流民问题。无可奈何的成化帝认可此说,派右佥都御史原杰赴郧抚治流民。

原杰是明代一位务实而善于抚民的官员。他到郧后,踏遍郧阳的山山水水,体察民情,征询民愿,登记户口。在此基础上,呈请于郧县(今郧阳区)设“郧阳府”安置流民就地附籍。经成化帝批准,于成化十二年十二月已丑日(1477年1月4日)正式开设郧阳府。

次年,为协调鄂豫川陕四省毗连地域流民的安置与管理,又于郧县置湖广行都司(郧阳抚台)。郧阳抚台最盛时,抚治相邻四省的荆州、安陆、襄阳、郧阳、南阳、西安、汉中、夔州八府及夷陵州、归州、荆州、均州、裕州、邓州、商州、金州、宁羌州九州;八府九州下辖六十五个县:今江陵县、监利县、石首市、远安县、枝江市、公安县、松滋市、宜都市、长阳县、兴山县、巴东县、秭归县、夷陵区、钟祥市、京山县、潜江市、荆门市、当阳市、仙桃市、天门市、南阳市、南召县、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邓州市、新野县、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唐河县、舞阳县、桐柏县、南郑县、略阳县、勉县、凤县、宁强县、城固县、西乡县、洋县、石泉县、紫阳县、汉阴县、安康市、旬阳县、平利县、白河县、商州市、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镇安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建始县、襄阳区、宜城市、南漳县、枣阳市、谷城县、老河口市、保康县、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

明隆庆五年(1571年),还暂辖四川下川、东川北兵巡等道。

关于湖广行都司(郧阳抚治),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郧阳巡抚裴应章召彭遵古等纂有《郧台志》。但时距设郧阳抚治仅113年,不可能反映郧阳抚治205年之全貌。幸有郧阳师专冷遇春先生披阅典籍,三易其稿而撰成30多万字的《郧阳抚治两百年》,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了郧阳抚治200多年的历史。

休养生息 郧阳成为一方乐土

郧阳府的开设,是千百万流民数十年流血斗争换来的。它不仅使百万流民争得了生存的权利与环境,更为十五世纪中后期的郧阳地区争得了开拓发展的重要契机。据不完全统计,郧阳设府的次年,郧阳新垦土地即达14300余倾。人口的稳定,土地的开发,农业迅速发展,并带动各行各业的繁盛。

当年烽烟四起、哀鸿遍地的郧阳山区,而后“商旅辐辏,流移骈集”(《明史》),舟揖攘攘,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牧歌扬于四野,成为百万流民一个时期内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乐土”。而郧阳府的设置和流民的安置,也典型地说明了郧阳人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

据郧县方志载,当年原杰于郧阳登记的流民共123371户、438844人。郧阳府之开设,除建设控扼汉水中上游,勾连鄂豫川陕四省区域性中心重镇郧阳府城,推动郧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外,更在郧阳历朝历代的巡抚、知府有感于郧地文化教育落后而倡办书院。从正德五年(1510年)郧阳知府王震首办“五贤书院”,到“郧山书院”“龙门书院”“黄公书院”,直到光绪年张之洞改书院儒学为学堂。其间近400年,无论改朝换代,还是官员更替,历任官员总是汲汲于地方教育之建设发展。其中最著者为首创“郧山书院”的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郧阳巡抚于湛,清同治八年(1869年)把“郧山书院”移建于城北山麓的郧阳知府金达。

500多年来,他们创办的儒学、书院化育郧县代代英才;流泽所延,后世兴办于此的八高、郧阳中学更是为全国特别是郧阳地区培养出大批人才。(邢方贵)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