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忠斌
“丧事俭办、不赴宴会,平安在家、不办酒席……”移风易俗、助力战疫,为这个特别的春天添上浓厚而光鲜的一笔。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深化文明乡风建设,着力推进殡葬改革,倡导健康文明祭扫,广大群众纷纷响应,丧事俭办、喜事延办,将移风易俗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曾经流行的习俗慢慢变得不合时宜,甚至变成一种陋习。拿婚丧嫁娶来说,作为人情往来,其本意是维系情感、增进彼此联系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一些地方,人情消费逐渐掺杂了功利意识和攀比心理,助长了奢靡之风。
为了传承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市多年来致力倡导破除婚礼活动中各类陋习,抵制奢华婚礼、互相攀比等不文明行为;提倡乔迁、满月、周岁、订婚、开业、店庆、祝寿、升学、参军、节庆等喜事简办;提倡勤俭节约、丧事俭办、厚养薄葬,简化治丧仪式;鼓励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上祭奠等方式缅怀故人,抵制迷信低俗、奢侈浪费、乱埋乱葬等不良丧葬风气;提倡小孩生日、升学、入伍、乔迁等小事杂事不办庆祝活动、不请客随礼,狠刹攀比炫富之风和人情债;提倡扬好家风、传好家训,以良好的家风促进社会新风形成。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许多惊喜和变化。就拿一直提倡的移风易俗来说,在这次疫情影响下,更是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竹山县深河乡党委书记李荣山得知姨父去世,忍住悲痛,在电话里表示哀悼;春节期间,郧西县夹河镇停办或俭办婚丧喜庆等各类群体性聚餐121起……广大群众关键时刻为疫情防控“让路”,敢于和传统陋习说不,不但没有丢掉亲情、友情、爱情,反而收到更多祝福。
可以说,疫情防控为我们致力推进移风易俗带来了一次好契机。我们应该将移风易俗进行到底,把勤俭节约、丧事俭办、婚事新办这些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新的文明风尚。
孔子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待传统文化,同样应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让“讲文明、树新风”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延续,真正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