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七层防护!记者带您走进防护严密的竹溪县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

时间:2020-02-03 16:57    来源:微竹溪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七层防护!记者带您走进防护严密的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

微竹溪(刘巧玉)隔离病区是什么样?这些患者病情如何?一线医护人员怎样工作?1月31日,记者走进防护严密的竹溪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区,探访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疫”,用镜头记录医护人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日常。

戳视频,一起走进隔离病房

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在隔离区,医护人员身着隔离服、鞋套,戴上手套、口罩等防护设备,正忙于查房、消毒等;在护士站及办公区,医护人员也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在分拣药品、有的在查看病人资料、有的在讨论病人情况变化……即使临近中午,也没有丝毫要休息的氛围。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安全区域,里面就是隔离缓冲带,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进入其中必须先全身消毒,换上隔离服,才能进入最里面的医疗区域,也就是污染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医院对防控工作做了严格要求,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都严格进行隔离。

为真实有效记录隔离区内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点滴,体验隔离防护服无法隔离的那份敬畏,在未污染区,记者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忙下进行了全身消毒,并穿戴了N95口罩、工作帽、护目镜、连体防护服、专用鞋、鞋套、橡皮手套。在七层防护的“全副武装”下,经过医护人员的再次检查,确定包裹严实后,记者进入到半污染区,经过封闭的门,再往里走,来到真正的隔离区。

在隔离区等待的医护人员王晴朗和刘星再三嘱咐道:“隔离区所有暴露在外的,都会被污染,我们必须包裹严严实实,不能让任何一寸皮肤外露。双手不要随便碰任何物品,包括隔离服!”

其间,记者从王晴朗口中得知,她家中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在自愿报名参加战“疫”后,让爱人带着孩子回到奶奶家,自己一人住在家中,有时候干脆直接睡在了单位。“在隔离区直接和病人接触,家里人会担心吗?”“说不担心肯定是骗人的,毕竟家里还有小孩。所以我每次出来工作也特别小心防护。”王晴朗回答。“我还没有跟家人说,免得他们担心。”随后,刘星坚定地说,“苦点累点都不怕,这是一份保障市民安全的使命!”灯光不算太亮的隔离区走廊,格外安静。病房玻璃中,射出的紫外线光线映着白墙,更是为隔离区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王晴朗和刘星拿着调查表、笔,推门走进了那个充满着“病毒”的房间,动作利索、毫不犹豫。

“你好,我是护士王晴朗,请问你除了胸闷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吗?”“现在,感觉还可以。就是有点干咳,咽喉疼,辣乎乎的。”“早上给你送的鸡蛋、包子吃完了吗?”“胃口还好,吃完了。”近半个小时的调查,从询问患者病情变化到饮食生活,王晴朗都一一在调查表上记下。记者发现,调查表的内容具体细致,包括疑似病例基本情况、临床表现等。为了避免风险,他们不能把病区内纸笔等物品带出,需要在隔离病区销毁。那要如何将调查表内容传出?隔离区人员和外面工作人员隔着一张透明的玻璃墙,通过一部对讲机和手势比划,将信息传递出去,确保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护士长,现在需要一套吸氧装置,请求配送!”在隔离区病房,王晴朗刚刚拿到吸氧装置正在进行安装,随后为患者插上氧气鼻管。走出隔离病区,来到缓冲区,记者在王晴朗的指导和帮助下,小心脱掉了防护工具。每脱一件,就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毒,再进入下一个步骤。走出缓冲区,王晴朗还用装满酒精的喷壶再次进行全身消毒,也包括记者采访使用的摄像机。因为王晴朗已经在隔离区呆了四个小时,当她卸下防护用具时,额头、鼻梁都被护具勒出了红红的印记,手指闷得起皱。来不及歇息,她马不停蹄到办公区,完成调查报告……护目镜后平静而坚定的眼神,脱下“战袍”后匆忙的背影,这一刻深感一线医护人员肩负的沉重使命。

记者感言:在密不透气的防护设备中,即便是什么都不做,也让人感到窒息难忍、疲惫不堪。在跟随采访的过程中,我穿着与一线医护人员一样的装备进入隔离病区。只是短短近一个小时,捂在隔离服里面的我已觉得呼吸困难、汗流浃背,护目镜已然雾气模糊。但在隔离区里一呆就是四个小时的他们却没有抱怨、没有喊累,耐心、细致地做着调查,为患者治疗、鼓气,深怕漏过每个细节。

他们是医者,同时也是孩子的父母,老人的依靠。但一旦投入工作,穿上厚重的装备,他们就变成了勇敢的战士,“逆行”而上,无怨无悔!向你们致敬!抗战在一线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为了您和所有人的健康,为了早日战胜这场疫情,请您这段时间千万记住:别出门。这是对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也是对一线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尊重!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