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碧水情深·重走调水路】汉水来了,白洋淀“活”了

时间:2019-12-30 10:00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朱江 张建波 张萌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来自南方丹江口水库的清清汉水来了,北方的白洋淀也“活”了!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4月,白洋淀淀区水位8.45米,水面面积262.61平方公里;2018年12月,淀区水位8.85米,水面面积309.789平方公里。通水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华北明珠”白洋淀生态补水约2.5亿立方米,荷花荡漾的白洋淀水面面积明显扩大,水体污染也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白洋淀水位一直保持在6.5米以上,水面面积保持在250平方公里左右。

17次引水济淀,水危机无法根本解决

2013年11月30日上午,记者首次来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在当年《一路向北,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见闻》新闻报道中,记者是这样写的:“昔日白洋淀水域辽阔、水质良好、生态繁茂、水产丰富的美好景象,有望成为一种常态。看大雁归来,观芦荡飞雪,捕肥美鱼虾,白洋淀有望再成‘北国江南’。”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来自南方丹江口水库清清汉水来了,北方的白洋淀也“活”了。(2019年12月7日摄)

2019年12月7日,记者再次来到白洋淀。此时,码头及停车场区域封闭。

记者了解得知,根据雄安新区生态防洪堤及码头提升改造建设需要,从10月30日起,白洋淀景区关闭。于是,记者绕道附近的大坑码头,乘船进入白洋淀。

“是南水北调救了白洋淀!”68岁的张济国,家住保定安新县安新镇大张庄村。得知记者来自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他直言不讳道。

此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整整5年。5年来,供水量连年上升,效益超过预期。

2018年至2019年,中线工程实施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工作。中线工程持续为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补水,白洋淀及其上游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我小的时候,淀里的水是清又高!”张济国回忆说,那时白洋淀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到了1983年左右,整个白洋淀已干涸见底。“没鱼打了,渔民只好在淀底种庄稼,玉米、小麦什么都种……”

他告诉记者,因连续降雨,干涸5年多的白洋淀在1988年终于来水了。“但水量很小。渐渐地,水变臭了!”

张济国清楚记得当时白洋淀水的颜色:“土黄色的水,真是臭啊!”

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的美称。

1997年以来,为了维持白洋淀不干淀,有关部门先后17次引水济淀。通过应急调水,白洋淀确实多次避免了干淀危机,但在长期资源性缺水状态下,白洋淀的水危机却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干了补,补了干,淀里的水,始终不干净。”张济国说。

到了2006年底,千里迢迢从黄河为白洋淀补充了1亿立方米左右的救命水,不到半年时间蒸发渗漏大半。那时,淀内蓄水量仅剩3000多万立方米,淀水位再次下降到干淀水位以下,使淀区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汉水来了,白洋淀“活”了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来自南方丹江口水库的清清汉水来了,北方的白洋淀也“活”了!

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260亿立方米,让沿途一度干涸的河湖重现生机。

现在,南水北调的效能还在不断扩大。除了补充地下水,对河流进行生态补水也是南水北调的一大应用。如今,中线工程向受水区20多条河流生态补水11.6亿立方米,河北省12条天然河道得以阶段性恢复。

“2017年,大量南水北调好水来了之后,把原来的脏水臭水给顶走了!”在白洋淀开了10多年船的张济国指着碧绿泛幽的清水激动地对记者说,“现在这水,真好!”

“南水北调到我们这儿以后,家里的水和原来不一样了。水是甜甜的,水壶里没有水垢了。原来不敢想!”“因为南水北调补水,这白洋淀的水,还要往上涨。”在白洋淀文化苑,两名保安对记者说。

随着水质明显改善,白洋淀的水上游也火了起来。

冬日的白洋淀,冷风刺骨,机动船划开薄薄的冰面,泛起一道道微微的波浪。记者仔细观察发现,与6年前相比,水清澈了,水面也宽阔了。

地处京、津、石腹地的白洋淀,原有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古有“北地西湖”之称,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淀派”诞生之地、雁翎神兵扬威之处、小兵张嘎造就之域。

众所周知,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三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少;南方多、北方少;汛期多、非汛期少。

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汪易森介绍说,对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来说,水资源的最主要特点却是总量少、人均更少,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为缓解黄淮海流域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淮海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过半个世纪的规划论证,国家最终在2002年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根据《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白洋淀水位要保持在6.5至7米。

春季,白洋淀蒸发量大,渗透量也大。修复好、保护好白洋淀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2019年以来,河北省水利厅建立多水源向白洋淀补水机制,统筹引黄河水、上游水库及再生水等,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特别是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水及大清河系多个水库,多渠道向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

按照《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到2022年,白洋淀水面面积逐步达到360平方公里,一直持续到2035年以后,要稳定达到360平方公里,主要依靠补水、清淤。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按照该规划要求,到2020年白洋淀水质要达到三到四类。下一步,河北省在推进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的同时,将加大上游河流问题的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环境改善。

“汉水补淀”建立长效机制

“一望湖天接杳茫,蒹葭杨柳郁苍苍。”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的美称。

白洋淀汇集了上游自太行山麓发源的9条河流之水,形成一片由3700多条沟渠、河道连接的146个大小湖泊群,湖群中岛屿和湖畔分布有36个村庄。湖中除了沟渠中可以行船,秋季芦苇收获后,淀水一片汪洋。夏季芦苇密集,水道形成苇墙中的迷宫,其景色非常独特、宜人,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白洋淀周围的水上农家乐。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的芦苇是一大特产,品种多达10余种,芦苇面积11.6万亩,年产量8895万斤。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绿得闪闪发亮,摇船穿梭其间,野趣横生,似入迷宫。

保定白洋淀,雄安有新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在保定下辖的雄县、安新县、容城县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成为新区的焦点。

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4月,白洋淀淀区水位8.45米,水面面积262.61平方公里;2018年12月,淀区水位8.85米,水面面积309.789平方公里。

通水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华北之肾”白洋淀生态补水约2.5亿立方米,荷花荡漾的白洋淀水面面积明显扩大,水体污染也得到明显改善。如今,白洋淀水位一直保持在6.5米以上,水面面积保持在250平方公里左右。

记者粗略算过,十堰市的艳湖公园水域面积约有12000平方米,正常平均水位高约3米,要畅游需要将近4万立方米的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5年来,相当于搬去6000多个艳湖公园的水,补给白洋淀。

2019年12月12日,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通水以来的实践证明,南水北调工程不但是战略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为受水区和黄淮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期待随着雄安新区的蓬勃发展,白洋淀湖畔将再现春天的故事。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