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文化和旅游局推动文旅融合:巧织文旅同兴"双面绣"

时间:2019-12-23 10:05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2019首届南水北调马拉松系列赛湖北站——十堰(郧阳)国际马拉松运动员们奔跑在郧阳汉江大桥上。图/记者 刘旻 刘昆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李强 特约记者 袁昌

千言万语,道不尽百般风情;一年四季,赏不尽车城美景。

如今的十堰,文化活力与旅游魅力交相辉映。仙山秀水名扬四海、乡村旅游灿若繁星、艺术创作好戏连台、文体活动遍地花开……当诗画美景为十堰人文再添厚重底蕴,当璀璨文化为青山绿水注入灵魂,这座城市,就有了精神品格,就有了内涵气质,就成为了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之地。

2019年,是十堰直奔主题的“文旅融合元年”。自今年2月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该局迅速厘清思路,确定了“文以载道、旅以致远、体以强身、广以弘美”的全年工作总基调以及“文化出精品、旅游抓项目、体育拿奖牌、广电施监管”的总目标,立足大局,着眼长远,牢牢坚持文化和旅游事业同兴共荣、互促互融,在车城大地拉开了“山水人文、和谐共生”的新序幕!

今年1—8月,全市接待游客5313.96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占全年目标71.67%;实现旅游总收入545.38亿元,同比增长32.66%,占全年目标70.83%。拥有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近15000家,文化产业招商签约和落地项目排名全省第一。

郧剧《黄连花开》剧照。图/记者 周仑

点亮秦楚风韵 人文荟萃若烟霞

文旅融合,文化是灵魂,是“引流”的点睛之笔。

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本职工作,坚持“文化建设、文化产业”两手抓,讲好十堰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为旅游产业发展凝魂聚力。

《黄连花开》、《争低保》、《俩亲家》……近年来,十堰一大批艺术新品亮相全国,标志着十堰的文化魅力逐渐走出山水重围,再次焕发勃勃生机。记者了解到,十堰先后组织创作《建设者·农民工》、《夏云多奇峰》、《暖冬》、《浴雪》、《贫瘠的土地之一》等作品100余幅,并推荐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评选;《月映山乡》、《欢喜冤家》、《提辈儿》剧本入选2018年湖北省戏曲剧本孵化计划。4个地方戏曲剧目作品入选第三届湖北艺术节。全市基本实现行政村、社区文体设施全覆盖。

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性演出、展览以及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次,惠及观众70万人次;举办了欢欢喜喜过大年、少儿艺术节、“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省文化厅购买公益性文艺演出、十堰市青年歌手大赛、“十进十建”暨廉政文化走基层文艺汇演以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文化活动……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十堰人民的精神风貌,极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丰富了文化供给。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有序推进武当山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面文物搬迁复建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举办了集报展。组织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纯阳秘功保护与传承工作,抓好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和管理。

此外,体育事业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50余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37%。体育彩票销售额2.5亿元;体赛摘金实现了跨越。全国第二届青运全上,十堰30余名选手代表湖北出征,共获三金。开展各类群众赛事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数70余万人次。

长博会现场,武当武术吸引大批游客围观。图/记者 周仑

十堰市第六届运动会开幕式。图/记者 周仑

激活一池春水 千珠一线串锦绣

十堰的旅游名片,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现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1个;A级旅游景区67家,数量全省第一;国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模范村18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4个、旅游强县名镇名村名街和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点20个,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市。

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旅游产业具有“近悦远来”之效优势,一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紧紧牵住旅游产业项目的“牛鼻子”,依托文化创意,抓精品项目,实施“文化+”“旅游+”,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科技资源共融共生。

建优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大武当旅游规划和汉江旅游规划以及环丹江口库区、南部三县部分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建设规划方案。以武当山为引领,建设新区、改造老区、开发湖区、提升景区,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全力推进文化旅游康养高地建设,着力打造武当山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力争将十堰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舞活项目龙头。今年1至7月,全市新开工项目18个,在建项目112个,完成投资71亿元;签约文化旅游项目35个,新谋划文化旅游项目42个,总投资300亿元,谋划项目转换率超过40%,高于全省转换率7个百分点。此外,还有34个项目列入全市十大产业重点项目库,6个项目进入省级优选文化旅游项目。十堰青少年户外培训基地、国瑞欢乐世界、伟光汇通汉水九歌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房县花田酒溪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项目也正加快推进。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综合竞争力稳居全省第三,项目投资全省前三,争取项目资金全省第一。

秦巴生态植物园。

市文旅局“结对子·种文化”演出活动走进茅箭区茅塔乡莫家沟村。

促进形神共融 山水人文两相宜

文旅融合,不仅要“形融”,更要“神融”。正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边疆所说:“做好文旅融合的大文章,关键在于用对‘融’的方法,要实事求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融。”

立足行业实际,补齐“三大短板”。补齐统计短板,该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文化产业统计,让文化产业企业“进笼子”,做到“能入尽入”,指导实现“个转企,企入规,规走强”;补齐政策短板,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和统筹指导。目前,《十堰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正在加快完成中;补齐环境短板,主动优化营商环境,成立了十堰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目前已发展协会会员40多家。邀请10家金融部门与20多家文旅企业开展座谈,建立了银企对接平台。

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全年已共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执法检查1900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760余家次,立案调查案件18件,结案13件。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行政职权和服务事项工作。着力推进“互联网+”文旅市场综合执法。加强文旅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推进文旅市场行业转型升级。开展文旅市场专项行动,积极推进文旅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健全公共服务,促进紧密融合。十堰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勇摘国家级桂冠。竹溪县成功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体服务项目与旅游紧密融合,让公共设施“动”起来、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

文化千古秀,车城好风光。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为发展现代旅游业、促进文化传播的必然选择。市文化和旅游局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必将破而后立,砥砺创新,以文化为旅游增添故事与温度,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织好文旅同兴共荣“双面绣”!

(部分图片由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 责任编辑:宋梦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