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玲帮老人做心理辅导。
人物档案
郝秀玲,出生于1970年,张湾区综治中心首席心理咨询专家,在不久前公布的2019年荆楚“最美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名单中,全省共有10人获此殊荣,她是我市唯一上榜的。这几年来,她成功调解离婚、继承、赡养等各类家庭纠纷344件。
创文感言
通过参与城市综合治理和文明城市创建,我深深明白,一个人情绪变好了,会影响周边一群人,并由此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能为众多家庭解开心结,促进家庭文明和社会文明,我感到自豪。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罗毅 通讯员 徐春晓 报道:
找准症结,纠纷迎刃而解
在张湾区综治中心二楼心理咨询室,60多岁的李奶奶隔几天就会来这里转一转,趁心理咨询专家郝秀玲不忙时和她聊一会儿。“每次和专家聊一会,我就觉得特别踏实,心里也舒坦了很多。”李奶奶说。
2018年年初,李奶奶因为邻里纠纷找到张湾区综治中心,试图将自己与邻居多年的积怨发泄出来。李奶奶的老伴去世多年,子女远在外地,因为与邻居的一些小纠纷,她时常觉得被人针对,孤立无援。“十多年了,看见邻居都是躲着走,实在躲不开,双方也没有好脸色。”李奶奶说,她总觉得自己的世界冷冰冰的,每天晚上失眠。
郝秀玲接待了李奶奶。那个下午,郝秀玲一边静静地听老人倾诉,一边安抚着老人,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老人也不知道哭了多少回。“那次哭过之后,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当天晚上我就踏实地睡了一觉。”李奶奶说。
第二天,李奶奶再次来到综治中心,郝秀玲开始对症施治。郝秀玲告诉老人,她与邻居的积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大多数时候只是负面情绪相互传染,“你对别人没有好脸色,别人必然感到不舒服,时间久了,怨气就产生了。”郝秀玲说,这种怨气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纠纷更可怕,它让邻里双方互相敌视,会觉得别人做的一切都对自己不利。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老人彻底打开了心结。从那以后,她见到邻居不再苦脸相对,生活小事也不再计较,邻里关系很快变得融洽。
用心劝解,尽力挽救婚姻
郝秀玲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她曾在东风公司做过行政人员,后来辞职干了一段时间化妆品营销。再后来,她潜心学习心理咨询课程,很快拿到心理咨询师证书,并开始参与青少年学习能力培训、社会纠纷的心理疏导等一些心理培训服务。
2017年,张湾区建起综治中心,与担任十堰联合同济心理咨询公司负责人的郝秀玲展开合作,在综治中心筹建起心理咨询中心,专门为社会纠纷人员和上访人员做心理疏导。
在郝秀玲调解过的婚姻案例中,她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一位女士找到她,泪如雨下地诉说不幸:“我为了爱情放弃工作、离开家乡,可一片真心换来的却是丈夫的冷漠苛责,婆家人还当街打骂我……”面对这位身陷困境的女士,郝秀玲既同情又心疼,她与这位女士进行了整整4个小时生命价值与母亲责任的探讨。最终,这位女士打消了轻生念头。
“调解婚姻矛盾,并不是一味地劝和。对于那些实在是无解的婚姻,要劝导当事人精神独立、思想独立,不能让前一段不幸的婚姻成为未来生活的绊脚石。”郝秀玲说。
投身公益,用好情绪影响别人
截止到目前,郝秀玲参与处理离婚、继承、赡养等各类家庭纠纷393件,成功调解344件,调解成功率高达87.53%。在一次应邀配合十堰警务110参与紧急危机干预的案例时,郝秀玲凭借精湛的心理咨询技巧,成功救下一位长期受感情困扰欲轻生的女子。
除了主动参与综治案件调解,郝秀玲还积极向社区网格员、调解员分享自己参与陪审、调解、法治宣传的经验,广泛传播法治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近年来,郝秀玲和她的团队积极参与妇女节维权周、反家暴日宣传、国家宪法日宣传等公益活动;多次受邀为十堰市直、张湾区直单位开办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走进多所县市区中小学校园,共计开展防范欺凌与管理情绪为主题的心理辅导讲座60余场次;多次深入城镇、社区,为老年人免费讲授 《老年心理健康与脑退化防治》等知识。
“一个人情绪变好了,会影响周边一群人,并由此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心理咨询师的价值和责任也应该体现于此。”郝秀玲说,通过调节社会纠纷,参与社会心理疏导工作后,她收获了很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