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杨建波 图/记者 刘成臣 报道:手指一点,坐等美食。外卖行业迅猛发展让“吃饭”变得异常简单,接单、取单、送餐,规定时间内外卖骑手们大多能送达。他们飞奔在商家、客户之间,是怎样争分夺秒?他们每一次送达背后,有没有故事?近日,记者走进一位外卖姐的生活,探寻外卖女骑手的故事。
最害怕:超时和差评
11月26日上午10时30分,室外温度只有6摄氏度。李金燕穿好美团外卖服、戴好帽子,走到外卖车前后,搓了搓双手,对着嘴哈了一口气,然后麻利地掏出手机。
上线了!李金燕的一天,从打开手机开始。
李金燕拿着手机在等待接单。
几分钟后,平台派单了,从三堰军分区附近接餐送往太和医院。发动摩托车后,李金燕一路走,一路不停地看时间。冬天骑摩托车,寒风从李金燕袖口和裤管里直往身上灌,但她顾不了这些,取餐、送餐都是一路小跑。
赶到太和医院后,看到黑压压等电梯的人时,李金燕心里顿时紧张起来。“送餐就怕到医院等电梯,有时候,终于等到电梯了,但下来时又要等好久,这样最容易超时。”有时候,为了赶时间,李金燕到医院送餐时,10层以下都直接爬楼梯,有一次一口气爬了16层。
在太和医院送餐时,李金燕又接了单,送餐的地点是献珍路。眼看时间来不及了,李金燕只能从医院楼梯一路小跑,但时间还是来不及,等她将餐送到客人手中时,已超时11分钟。在送完餐走出大门的那一刻,李金燕一脸无奈和沮丧。
“送餐超时了,不仅影响平台声誉,还要被罚款。”李金燕说,“最害怕的就是超时和差评了,客户每一次差评都会和我的工资挂钩,如果一天连续得3个差评,这一天就算白干了。”
最盼望:下雨下雪天
穿上外卖的工服,基本很难辨认出李金燕的女性身份。这位两个孩子的妈妈,是美团外卖青少年宫站点的“三朵金花”之一,成为一位外卖骑手,迫不得已。
在三堰一家餐饮店内,李金燕正在领取用户下的单。
1982年,李金燕出生在郧阳区一个农民家庭,家中三姐妹中她排行老大。中学毕业后外出打过工,成家后在十堰开店,因生意不景气亏了六七万元。这时,她的父亲又得了重病,姊妹们凑钱给他治病,终于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李金燕又欠了十几万元外债。而且,她每个月还要还数千元房贷。为尽快还债,丈夫当网约车司机;为方便照顾儿女,李金燕决定选择时间相对灵活的外卖员工作。
6月27日,是李金燕做外卖送餐的第一天,那一天,她信心满满,结果只跑了13单。各种困难让李金燕有些打退堂鼓,但一想到家境,李金燕第二天又穿上工装上路了。而这一干,一直到11月26日,她没有休息过一天。
11月24日,李金燕创下了她入职以来的新记录,一天跑了46单。“那天下雨,天气又冷,中午时都跑不过来,每个人手上都有七八单。”李金燕说,“最希望就是下雨和下雪天,这样我们单子就多一些,但越是这样的天气,也越容易出事故,我们更要小心。”
最开心:与家人共进晚餐
11月26日下午1时30分,李金燕看平台上单子较少就下线了。从上午10点30分开始到下午1时30分,李金燕一共只跑了12单。“这是比较少的一个中午。”李金燕有些沮丧,便早早下线了。
通常情况下,李金燕下线后在外面随便吃一口午餐,但当天中午,她看时间还早,就选择回家吃饭。
李金燕住在三堰万秀城小区,房子是她和丈夫按揭买的,她和公公婆婆同住,婆婆没想到李金燕中午会回家吃饭,所以也没做她的饭,她只得在外面随便吃点算了。
提起家庭和孩子,李金燕忍不住流泪,“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照顾孩子比较少,觉得亏欠了孩子。”女儿上初中了,正在学习关键时期,可李金燕没有时间陪她,只能是晚上9点半下线以后陪陪她,给她作业签字。儿子上幼儿园,每次出门送餐时,总会撒娇希望妈妈留下。
丈夫开网约车,经常一大早出门,午夜才能回家,李金燕自己送餐,大家吃饭的时间是她最忙的时候,等她送完晚餐回家后,女儿和儿子都已经吃完饭了。“最开心的就是和家里人一起吃晚饭。”李金燕说。
最希望:能得到尊重和理解
李金燕说骑手对时间要求非常高,上线后,她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的。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半最为忙碌,这期间如果李金燕进到电梯里手机没了信号,她就会很焦虑。
最开始做骑手时,李金燕经常晚上梦到单子超时了,而她自己正在吭哧吭哧爬着楼梯。马上送达的关键时刻,却接到客户电话说,“不出现就等着投诉吧!”一个差评20元,一个投诉就是几十上百元;要是发生争执,客户强烈投诉的话,就可能会离职。
李金燕骑着摩托车为用户送餐。
在送外卖这个行当里,一般男性居多。李金燕却认为,女骑手也有着先天优势,如女骑手比男骑手在对待客户时宽容度更高,而且女骑手大多比较勤快。
每天在路上跑,意外也会发生。李金燕才当骑手不久,一次骑车送餐时,连车带人栽到坑里了,好在人没事,但维修摩托车却花了1000多元,“十几天送餐的工资白挣了。”
李金燕按时为客户送上外卖。
李金燕也遇到过顾客无故给差评和小区保安刁难的事:有些小区保安,看到外卖骑手要进去送餐时,故意不让进,李金燕只能将车停在小区外,然后跑进小区送餐。
虽然工作中有不愉快,但也会收获感动。有一次爬楼上去送餐,客户见李金燕累得气喘吁吁,就递过一瓶饮料让她歇口气。“虽然最后没接,但心里特别温暖。”李金燕说,“我们最希望得到客户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