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文/记者 徐正国 图/记者 张建波报道:16日上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启动仪式在十堰市博物馆举行。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宣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开馆。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武等领导,生态环保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研促会有关负责任人、南水北调沿线城市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
该展馆由伟大构想、调水史诗、山水蕴源、保水护水、时空长廊、对口协作、清水永续等七个展厅组成。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一南水北调伟大构想,也正是这个豪迈设想正式拉开了南水北调的序幕。
成果展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世纪梦圆。主要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构想、论证到建设、通水的历程,通过娓娓道来的历史事件,向参观者重构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工程设计者的英明擘画、工程建设者的艰苦付出。第二部分为生态长廊。一库碧水,逶迤北行,串起沿线一颗颗璀璨的生态明珠。该篇章主要展示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涵养区城市及沿线城市以水为媒,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做的付出及所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为绿水青山。以受水区和水源区对口协作为切入点,以十堰市两山实践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代表,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江清水,永续北送。
据了解,该展馆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保水护水为主题,以“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为主线,从1952年南水北调工程中央的动议,到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到2002年国务院召开会议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到目前通水5周年这个时间脉络,用文字、图片、相关实物等系统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在工程建设、生态建设、水源保护、环境治理、生态效益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厅分为“世纪梦圆”“清水有源”“碧水千里”“同饮一江水”“清水永续”五个篇章。论坛结束后,此展厅将作为年会成果在十堰博物馆长期保留,供市民参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承载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调水梦想,为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沿线城市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共同呵护碧水长廊,实现了绿色发展,创造了生态文明。为了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特举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