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郧阳区水利局:引来安全幸福水 惠及千万百姓家

时间:2019-10-24 15:07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 通讯员 王贤九 陈治郧 报道:水利工程是夯实生态之基的重要支柱。近年来,郧阳区水利部门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按照水利部部长鄂竞平“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要求,紧抓水利部对口帮扶郧阳区战略机遇,在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水土保持等各项水工程建设中,全力打造优质品牌工程,为全区水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河库治理:夯实水工程生态平安基石

2012至2019年,郧阳区列入国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有汉江郧阳城区段及将军河胡家营段、丹江鄂豫荆紫关河段、神定河茶店镇河段、曲远河青曲镇河段、滔河南化塘镇河段及谭山、梅铺等乡镇河段。

其中:汉江郧阳区河段护岸工程12.38公里,投资3.25亿;丹江鄂豫段工程12.4公里,投资1.23亿。郧阳区汉江堤防加固工程主要是对郧阳城区及胡家营镇汉江堤岸进行防护,总长19.22km,工程于2014年6月动工,截止2019年10月,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工程投资3.25亿元。郧阳区汉江堤防加固近期工程的实施稳定了汉江郧阳区段岸线,减轻了洪水压力,保护城镇人口17.24万人,保护50余家重点企业及学校、医院和316国道、209省道等基础设施免受洪水侵害,为郧阳区城市发展消除了防洪隐患,增强了防洪能力,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时,改变了库岸“脏乱差”局面,方便了对沿岸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对严格水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库区水质安全,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良好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实施确保了郧阳区移民安置点土地及内安移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郧阳区新区政治文化中心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使城市发展与河道治理融为一体,为郧阳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丹江荆紫关河段生态治理及防洪工程于2017年10月动工,截止2019年10月,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工程投资1.23亿元。丹江荆紫关河段防洪工程及河流综合治理改善了河流生态,解决了丹江荆紫关河段鄂豫两岸人民长达60年为保田护地修挑水丁坝挑流对方的水事纠纷。其它10余乡镇河段治理,完善了乡镇防洪与生态双重治理,为绿美郧山汉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郧阳区中、小水库90座,列入国家病险水库60座。2007年郧阳区启动水库除险加固工作,2009年实施了梅家铺、巨家河、老虎道、董家台四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总投资5000万余元……2017年实施完成岔沟、大洼、马蹄沟、东风、杜家河、长富沟、杨寺沟等1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9年启动完成了堵潭沟、张家坡、汉滨、吴家沟、白石坪、山沟、迎风沟、杨沟等1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

至2019年10月,全区6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基本完成,共投入加固除险资金31074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后,大大提高了区域内防汛保安指数,亮化了水库外貌景观,有效增加了灌溉面积,确保了全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据统计,全区有效灌溉面积从原来的13.5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19.28万亩,灌溉系数由原来的0.47提高到0.65。2019年,投资1.25亿元的东河水库应急工程历时4年全面完工。

安全饮水: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十一五”以来,郧阳区将农村饮水工作重点从“饮水解困”转向“饮水安全”,从解决“有水吃”转向“有安全水吃”。

2005-2019年间,先后编制并启动实施了“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三期规划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这一总体目标,按照“政策驱动、规划引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采取国家扶持建“村村通”集中供水主体工程,群众“一事一议”完成通组入户,积极推动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郧阳区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47处,完成投资20590万元,解决33.8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精准扶贫饮水安全工程。2016年,全区解决31个重点贫困村和115个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点、饮水工程18处,受益人口6.24万人,总投资3969.98万元。2017年共解决31个贫困村和16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5.2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2018年,中共郧阳区委、政府吹响了“打通全区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的总进攻号角,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庄严承诺,到2019年底要全面解决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8年,全区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29815万元。

其中: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1200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6处,新建小型分散工程175处,管网延伸工程6处,涉及20个乡镇场173个行政村(其中26个重点贫困村),覆盖总人口11.6万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各处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新建骨干供水工程投资12156万元,子胥湖水厂投资6300万元,解决7万人饮水问题(含香菇小镇1.8万人),白桑、高源水厂投资2860万元,解决白桑镇8个行政村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马龙河水厂投资2996万元,解决鲍峡中心集镇及何田、赵湾等村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目前,各水厂主体工程均已完工;实施“改水入户”工程投入资金4200万元,对76830户农村群众进行饮水安全入户工程改造,达到户户通安全水,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截止2019年10月,全区百吨千人以上水厂48处,覆盖人口300714人;分散供水工程623处,覆盖24.4万人;基本形成茂源公司供水管理模式、村组供水管理模式、自供水管理模式等三种模式,全面解决了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打通了全区安全饮水工程的最后一公里。

水土保持:再造郧山汉水秀美山川

1994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论证与实施,丹江口库区水源区水土保持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郧阳区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列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于1994年在郧阳区启动了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长治”工程),截止2008年共启动三期。

一期工程1994年开始,1998年结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9平方公里。二期工程1999年启动,2003年结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平方公里。三期工程2004至2008年,规划治理11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1平方公里。

“长治”三期工程,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集中连片,按照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截、引、排、灌、蓄综合治理,坚持人水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达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区水利部门监测统计,经过三期15年流域综合治理,在综合治理区水土流失强度平均下降2-3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由 5250吨/平方公里·年,降低到2300吨/平方公里·年,林草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由治理前的51.3%提高到72.2%,年蓄水量增加503.65万立方米,年拦沙量达到了108.24万吨,流域径流量平均减少34%,人居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三期的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其中:治理坡改梯3.12万亩,经果林4.04万亩,水保林9.87万亩,封育保护面积25.83万亩,完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224处。累计投工838.21万个,投资859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274万元。

经过三期建设,全区建成1条旅游观光型小流域,2条万亩茶园小流域,3条生态农业型小流域,4条以高标坡改梯为主的综合示范型小流域,为广大防治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农林水部门统计:三期的治理,防治区累计发展乡级茶场7个,柑桔园2个;发展村级茶场518个,柑桔园15个;发展组级经济果园69个;逐步形成茶叶、柑桔、板栗、蔬菜等高效经济林区发展基地。

2006年2月,郧阳区被国家列为“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止治项目区”,2007年至2010年将要完成14个项目区64条小流域47071公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总投资近3.57亿元。

郧阳区“丹治”一期工程于2007年启动,2010年结束,一期工程实施并完成了羊皮滩、神定河、巨家河、将军河、大堰、赵河、杨溪、柳陂、五峰、安阳、叶大、鱼塘河、丹江河、洋溪河等14个项目区64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3.48平方公里。完成工程总投资35626万元。

“丹治”二期工程于2012年启动,2016年结束,实施并完成了崌峪项目区及青龙山项目区共计4条小流域水土治理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69平方公里,完成投资3078万元。

2017年,郧阳区“丹治”三期工程开始启动,规划实施安阳项目区、青山项目区、谭家湾项目区、城关项目区、南化项目区等5个一般项目区和青龙、周家河、清水河、圩坪等4个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打造任务。

2017年,实施了伍房沟、巷子口片区(青山、青曲)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投资38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9平方公里。2018年,实施了坡耕地治理白桑关项目区水保建设工程,中央投资7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平方公里。

2019年,实施了南化镇罗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5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7平方公里;同时,实施了坡耕地刘洞、南化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25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8平方公里。

丹治“一、二、三”期重点防治工程,郧阳区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施工、建管并举”的水土流失防治方针,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为确保丹江口库区一库清水送北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丹治”三期工程12余年间先后实施了16个项目区68条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0.36平方公里,完成治理投资41065万元。通过治理,库区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丹江口水库库区天蓝、库碧、山绿、水清,人水和谐预想目标。

河湖长制:确保绿水青山永驻郧阳

2017年是郧阳区“河长制”开局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指示精神,区水利系统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全面认识河长制的重大意义,克难攻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

2017年3月,湖北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区河长办迅速在胡家营镇启动了河长制试点工作。

4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随即联合印发《关于成立郧阳区“河长制”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由区委书记孙道军担任郧阳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先平担任第一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区直相关单位、各乡镇一把手作为小组成员。

5月底,郧阳区河长制办公室在区水务局正式挂牌运转。

6月,区河长办起草出台了《郧阳区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郧阳区河长制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组织形式、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确定全区列入市级考核的43条重要河流的河长、河段长、联系单位、联系人,以及列入区级考核的96条主要河流名单。

9月,区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郧阳区河长制会议制度》《郧阳区河流保护联合执法制度》《郧阳区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郧阳区河长制工作信息报送及通报制度》《郧阳区重大违法案件河长挂牌督办制度》《郧阳区河长巡查工作制度》《郧阳区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郧阳区河长制举报投诉受理制度》《郧阳区河长公示宣传牌管理制度》《郧阳区河长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十项工作制度。9月30日,全区20个乡镇(场)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部出台,共明确乡镇级河长98人、村级河长375人。

10月30日,全区所有河流河长公示牌全部安装到位,共安装河长公示牌571块,区、乡两级河长全部完成一次巡河工作,做到巡河有记录、发现有问题、整改有意见。至2018年底,区、乡、村三级河长全部到位并有序开展工作。

截止2019年10月底,全区共组织区级河长工作督查检查工作200余次,督查各乡镇河长挂牌办公、河长巡河等相关情况。全区共新建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6个垃圾填埋场,推行污水垃圾项目第三方运营管理制度,确保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区政府筹资3000万元对十堰市城区污染较重的神定河、泗河进行了清淤疏浚,彻底清除污染源,共清洁垃圾5000余吨;取缔废旧加工厂3家;投资5800万元建成神定河主河道,日处理5万吨污水人工快渗治理工程,出水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Ⅲ类;铁腕整治水污染,对全区所有河道500米内养殖企业应关没关的彻底关闭,并对污染源进行清理,全区完成畜禽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搬迁98家,其中涉水涉库30余家;投入资金4.5亿元,实施了汉江、丹江、曲远河、神定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治理河岸线河道长37.97千米,河道水环境大力改善并美化;组织力量集中开展了丹江口库区、黄龙滩库区郧阳段网箱取缔和库汊围网拆除,共拆除网箱7842只,库汊围网43处78000亩,改善了河库环境;出台了郧阳区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划定和调整了禁养区、限养区和禁开采区,建立了涉水事联合执法机构,定期开展饮水源地水污染整治执法工作。

由于上述各项工作措施的加强,全区水功能区水质明显变好,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趋于减少,水生态环境大有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了75%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了90%以上;汉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汉江支流纳入国家断面水质考核,优良比例达到83%以上;重要河道管理范围绿化率达到95%;逐步实现了丹江口库区郧阳段“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欢”的治理目标。

( 责任编辑:叶岚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