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探访十堰红色旅游线路之三

竹溪龙坝走出军旅作家沈凯 他的作品曾红遍全国

时间:2019-10-15 10:00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见习记者 叶小竹

沈凯

电影《草原枪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红遍大江南北,鲜为人知的是,它的编剧是从竹溪龙坝镇走出来的军旅作家沈凯。近日,记者带你走进竹溪龙坝,了解这位竹溪汉子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李先念部队曾驻扎戴家大院

沈凯故居,曾为李先念部队作战指挥所。

龙坝镇位于竹溪西北部,是竹溪河的水源涵养区。这里人文资源丰富,明清古墓群、太子坟、鲁班桥、千岁夫妻银杏树、铁桶寨等景点与关垭子楚长城连成一条旅游串珠。

沈凯,本名戴书训,又名戴维贤,满族,生于1932年,竹溪县龙坝镇塘坊村(现叫肖家边村)人。戴家富裕,沈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戴家大院曲廊回环,据说有24个天井,雨天不沾一脚泥,楼牌上书“耕读传家”4个大字。

李先念部队驻扎龙坝时,沈凯的父亲戴溪主动让出一处房子作为部队作战指挥部。如今,那栋房子门头上还保留着红色五角星标志。

受朋友影响,他走上革命道路

沈凯14岁时,到竹溪黉学馆(现竹溪一中)读书。

竹溪知名人士柳汉瑜与戴溪是故交,抗战时期,柳汉瑜曾掩护中共党员聂之俊在竹溪开展地下工作。在柳汉瑜的影响下,沈凯与革命结缘。1949年,沈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沈凯曾在西南军区王震所在部队任宣传员、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任创作员。1952年9月,在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在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任见习编辑。在革命工作中,他结识湖南姑娘况运魁,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结为伉俪。

《草原枪声》一炮打响

1955年,沈凯怀着一腔热情,主动要求支援边疆建设。在新疆,他先任兵团农七师宣传科文艺助理员,1975年又在奎屯师范学校任教员,1979年6月调到天山电影制片厂任编剧、文学部主任。

沈凯为什么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新疆呢?在文章里,他这样写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任编辑,但我一心想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去做,坚决要求长期无条件地到祖国边疆去生活、去工作、去干一番事业……”

《草原枪声》是沈凯在新疆工作期间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1980年由孟庆鹏执导搬上银幕,播出后备受好评。在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匮乏的环境下,电影《草原枪声》无异于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一道精神大餐。说它是新时期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牌意义的电影作品,一点都不为过。

1988年2月16日,沈凯在乌鲁木齐因病逝世,享年56岁。沈凯,是从竹溪走出去的军旅作家,他的影视作品感动和教育了几代人,文学作品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