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明代法盏炉“漏底”,咋办? 工匠巧改造型,救它一“命”

时间:2019-10-10 10:07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明代折戟耳法盏炉。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刘成臣 报道:近日,市民傅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两件和道教有关的明代藏品:折戟耳法盏炉和朝冠耳四足香炉。令人意外的是,这件折戟耳法盏炉在制作过程中出了纰漏,工匠巧妙改造,使其“起死回生”。

“漏底”香炉的拯救故事,展现明代工匠的巧思

湖北道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傅先生爱好收藏,出生于武当山脚下的他对道教物品十分感兴趣,收藏了很多有关道教的物品。近日,傅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两件藏品:明代的折戟耳法盏炉和朝冠耳四足香炉。

这件折戟耳法盏炉为铜质,口径7厘米,高5厘米。从外形上看,它似茶盏,敞口圆身,势如仰钟。双耳似戟,雕塑精美,线条流畅,端庄大气。法盏炉的炉膛内外光洁平润,曲线优美。法盏炉三足鼎立,显得雍容华贵,法度严谨。

“从铸铜工艺可以判断出,这件物品出自明代。”傅先生介绍,这件法盏炉的材质为精炼紫铜,正是明代铸铜的特点。

中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早在汉代以前,我国就出现了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香炉除了作为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外,还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燃香置炉内,于烟雾氤氲中或挥笔,或阅读,或沉思,其乐无穷。

法盏炉的器型仿自元朝枢府窑款式,是道家施法时所用的法器。傅先生的这尊法盏炉和别的法盏炉有一处不同:它的底部有一个孔洞。

“这尊法盏炉在制作过程中出了纰漏,后经工匠巧手补救才‘得救’。”傅先生解释说,法盏炉炼制后,要在炉底篆刻款识。“估计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把炉底钻穿了。”傅先生介绍,工匠又不舍得把这件物品丢弃,于是用紫檀木做了一个香插,用来焚点线香。工匠的这个巧妙改动,使得法盏炉成为文人雅士抚琴时焚香用的香炉,赋予了法盏炉新的内涵。

细心的傅先生发现了折戟耳法盏炉的秘密——“漏底”后换造型。

古朴自然,四足香炉寓意国泰民安

香炉是“香道”必备的器具,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香炉一般是四足;圆形香炉都是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

傅先生也收藏了一件四足香炉:明代的朝冠耳四足香炉。这件物品长7厘米,宽5.5厘米,高7厘米。从香炉的工艺和炉形可以判断,它是明代晚期的物品。香炉的上部为朝冠状,貌似古代官员的帽子,香炉的耳朵很像古代官员帽子上的帽翅。香炉的上部还刻有六菱状的锦地纹,工艺精美。香炉的内膛没有打磨,保留着原始的泥芯失蜡法铸造工艺,古朴自然。

“明代晚期香炉的内膛都有老旧的痕迹,这符合明代晚期泥芯失蜡法的铸造工艺。”傅先生介绍道。

令人惊奇的是,这件朝冠耳四足香炉的四足取自上古神兽甪(音lù)端。甪端是一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用上古神兽的足的形状作为香炉的四个足,这寄寓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寿年丰。”傅先生说。

关于这尊朝冠耳四足香炉的来历,傅先生说,“它很早之前流到了英国,后来回流到国内。它也是一件道家所用物品,现在回到武当山脚下,也是缘分。”

“这两件物品都和道教有联系,方形的朝冠耳四足香炉和圆形的折戟耳法盏炉也寓意着天方地圆的思想。我们会发掘它们背后的含义和故事,向市民弘扬道文化。”傅先生说。

明代朝冠耳四足香炉。

( 责任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