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竹溪“民歌痴”陈如军:20年潜心收集千余册民歌老唱本

时间:2019-09-06 09:4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20年潜心收集千余民歌老唱本—— 竹溪“民歌痴”陈如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付延峰 杨继华

“这本《二度梅》,是乾隆年间的手抄本。”“这本《三元记》,是民国时期的。”8月下旬,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孙晓辉来到竹溪县考察民歌文化,陈如军像介绍孩子一般介绍他收集的“向坝民歌”唱本。

陈如军是一名乡村教师。20年来,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30多万公里,收集向坝民歌唱本1200多册。

“这些唱本有很多是秘本、孤本。”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喻泉源介绍,该县现已发现向坝民歌老唱本1500多册,其中陈如军收集的占80%。

30多万公里寻歌路

陈如军出生在鄂渝陕交界的竹溪县桃源乡,这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坝民歌”的发源地区。“小时候,大人们干活唱、纳凉唱、红白喜事唱。”耳濡目染,陈如军从小喜欢唱民歌,是当地有名的“小歌王”。

1996年,陈如军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桃源乡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工作之余,他喜欢把民歌歌词都抄下来。

慢慢地,他感觉歌词唱本越来越难找。“很多人外出打工,唱本七零八落不知所终。”陈如军说。

一次,他参加丧礼,发现死者家属将唱本烧掉。原来,当地有老人过世后,焚烧死者生前喜爱物品的习俗。

“一本清代的,两本民国时期的,就那样烧成灰烬。”陈如军说。“再不收集,怕是多年后向坝民歌唱本要绝迹了。”2000年,陈如军开始收集民歌唱本。

他先是托熟人打听,后来无论在镇上还是村里,见到年纪50岁以上的人就上前问。只要听说哪家有唱本,无论多远他都去找。20年来,他踏遍了十堰所有的乡镇,去过相邻的陕西镇平县、平利县、南皋县,以及重庆、四川、河南等地,5辆摩托车记录共30多万公里。

带着民歌走进大学课堂

除了教学,陈如军的大部分时间和收入都用在收集唱本上,妻子务农,农活全部压在她身上。

见陈如军“走火入魔”,家人十分反对。妻子有时把他的摩托车钥匙藏起来,他就借别人的车。

2012年,“向坝民歌”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加强了民歌宣传,家人的观念慢慢转变。妻子买了一台旧电脑,学打字、帮他输录唱词,还发动女儿一起帮忙。摩托车摔坏了,他父亲出钱,赞助了一辆新车。

2017年6月,湖北音乐博物馆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公益活动展览,陈如军挑着两竹篓唱本赶往武汉。当他把300多本唱本拿出来时,不少专家惊呆了。武汉音乐学院恳请他把所有唱本留下来拷贝建档,孙晓辉教授牵头组建了“鄂西唱本课题研究团队”,并将向坝民歌作为研究生毕业课题,请陈如军讲课。

两个月后,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苏州大学王福利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金溪博士等一行组成的专家团队,专门赴竹溪研究向坝民歌。

专家们认为,陈如军收集的民歌唱本内容有纲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类别,还有一些古医书、古巫书,其中一部分是清代、民国的手抄本,对鄂西北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018年6月,陈如军受邀到中国音乐学院参加“中国民歌节”学术研讨讲座,他随行带去的唱本受到李月红、金铁霖、曹文工等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陈如军的执着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去年,竹溪县文体局邀请他从事向坝民歌研究和创作,并推荐他为享受十堰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 责任编辑:李珊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