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伙伴张水旺左手指的地方,就是张文魁家的老房子。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记者 何利 图/上党晚报记者 张乐
百战归来深藏功与名,丹江口市九旬老兵张文魁的事迹感动无数人。连日来,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在张文魁身上又发现不少感人事迹。对于他数十年来深藏功与名的初衷,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张文魁说:“跟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比,我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怎么好再去麻烦组织。”
“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活着就是天大的幸福”
采访中,问起这么多年来隐藏自己战功的原因,张文魁的回答让人动容。
1947年9月,张文魁动员村里6人参军,包括他在内共3名党员4名群众。“另外两个党员,一个叫杜启富,是民兵队的指导员,另一个叫何敬德,也是民兵队干部。”张文魁说,到了部队后,他和杜启富在一起参加了很多战斗,后来又一起到了朝鲜战场。
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的杜启富躺在担架上被人抬着从他所在的炮兵阵地经过。“他喊我的名字,而我正在战斗中,只能安慰他安心养伤,等战斗结束了去看他。”张文魁说,没想到,这竟成了永别。当年一起参军的何敬德在入朝作战前牺牲在四川的剿匪战役中。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有时候为了坚守阵地,几天几夜不能睡觉,炮火一停,有的战士躺在地上就睡着了,等炮声再次响起时,几分钟前睡着战友的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很多人再也没有醒过来。有一次,一个炊事员送饭到坑道里,敌军的一发炮弹飞来,把坑道炸坏了,饭炸没了,炊事员也当场牺牲。
最令张文魁难忘的,是1952年10月30日夜,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激战。十五军军长秦基伟亲临前线指挥,我军炮兵集中重炮进行火力打击。秦基伟指挥炮兵一反常规,降低标高,采用地毯式轰击,经过一小时不间断的激战,全歼敌军4个连,全部收复上甘岭597.9高地,美军一架低空飞行的轰炸机也被击落。
“我们这些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经历了那么多战斗,数不清的战友牺牲在眼前,跟他们相比,我活到现在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还怎么能去麻烦组织。”张文魁说。
房屋失火,不找组织要一分救济款
1967年7月,基层调研途中参加灭火时,张文魁受重伤。死里逃生后,张文魁因听力严重受损,主动要求离开领导岗位,做单位大礼堂的管理员。当时,他4个子女中最大的7岁多,最小的才一岁多。
1978年,张文魁一家从原来的油毛毡房子里搬到距离大礼堂较近的另一处油毛毡棚。
1982年1月22日深夜,附近的人都已进入梦乡。突然,一团火从张文魁家油毛毡房顶着起来。
张文魁的女儿张孝兰被惊醒,慌乱中她喊醒了父母。这时如果抓紧搬东西,完全可以多抢些东西出来,但张文魁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找出礼堂钥匙交给大儿子张胜江,让他到大礼堂打电话报警。“那时候电话特别少,最近的就是大礼堂里有一部电话。附近一大片房子都是油毛毡搭的顶棚,烧起来不得了。”张文魁回忆说,与此同时,他让家里人全部出来,然后在四周大喊“失火了”,让邻居们小心。
消防队很快赶到,但张文魁家已被烧成灰烬,所有家具只抢出一个衣柜。不过,由于报警及时,周围邻居都安全撤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局公安处对火灾进行了调查,但没有找到起火原因。
按照当时的政策,组织上迅速为受灾家庭发放了救济款。不过,由于起火点在张文魁家房顶上,在未调查清楚火灾原因之前,组织上没有向他家发放救济款。“当时很多人都说不公平,让我们家去找组织要这笔救济款,但他死活不让。只说‘烧就烧了吧,人没事就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张文魁的妻子岳桂兰说,为这事他们两口子差点吵起来。
张水旺(中)在讲述张文魁离开老家前的事情。
英雄的老家,很多人还记得年轻时的张文魁
在张文魁的老家山西长治,张文魁的事迹也成了当地连日来最重要的新闻话题。8月24日,《长治日报》及《上党晚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张文魁参军前的玩伴、当年跟他一起参军的战友的后人以及村里的几位老人还记得张文魁。
张文魁的老家如今已更名为长治市上党区。在上党区南仙泉村,看到张文魁的照片,85岁的张水旺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没错,是文魁哥。错不了,他就这性格,不爱说话,但十分热心,我小时候经常跟在他屁股后面跑。”张水旺是张文魁参军前的玩伴,也是他的邻居。
长治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张文魁的父亲被迫到煤矿上为日军干活,后来被日军打伤致残。“那时候他家经常就他一个人,条件差,学也上不了,我们就天天在一起玩。他比我们大,也爱热闹,经常是一群小孩在他家里吃饭、睡觉。饭也没啥好饭,就是豆面、玉米面掺和起来做的三合面,再弄点简单的卤子,文魁自己掌勺,很热心。”张水旺说。
张文魁参军离开村子时,十来岁的张水旺还不太懂张文魁的决定。后来他才明白,上战场是会死人的。
张水旺回忆说:“文魁哥自从当兵后回来过两次,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他回来看看老房子漏不漏水,其间还来我家看望了我父亲,给我父亲送了两盒香烟。”自此,张水旺再没见过这个小时候天天腻在一起的玩伴。“我估摸着这么多年了,兴许人都不在了,今天得到这个消息真的是高兴啊!”
“如果我父亲还在世,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上党区西池乡政府农科员张国华也是南仙泉村人,她的父亲张森林和张文魁同龄,正是当年被张文魁动员参军的几名青年之一。
“我的娘家和张文魁家一墙之隔,他们从军的经历几乎一样,前些年我父亲故去了,我们也是在给他收拾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他藏了一辈子的军功章。”站在张文魁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前,张国华充满了对父辈们的敬仰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