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顺云顶着烈日清扫道路上的落叶,不一会儿汗水就打湿了后背。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徐国文 刘成臣 实习生 夏锌雨 报道:炎炎夏日,环卫工人们每天从早到晚“泡”在汗水里,在城区各主次干道、大街小巷辛勤劳作,装扮着我们的城市,为十堰的环境卫生奉献着自己的劳动。8月15日,我市最高气温达到37℃。在人民路六堰段,环卫工人们正挥汗如雨,一次又一次清理路面卫生,用汗水履行“城市美容师”的职责。
一天工作下来,全身都是汗味
人民路六堰人民商场路段作为我市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路段之一,每天有无数的市民从这里经过。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人流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里的经济发展程度,而对于环卫工人来说,人流量越大意味着需要保洁的频率越高,要付出比一般路段更多的劳动。
骆顺云是市环卫局清扫一大队的一名环卫工,六堰转盘至文化广场天桥之间的路面正是她的工作岗位。今年60岁的她,从事环卫工人这个职业已经14个年头,从2005年穿上那身环卫工作服以来,她用双脚丈量着城区的主次干道和大街小巷。
8月15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人民路人民商场门前马路上见到了正在工作的骆顺云,她戴着大大的遮阳帽,手拿一把大扫帚,正在清扫树上飘下的落叶。满脸的汗水、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是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记者拿出温度计看到,此时地表温度已经达到40℃。
虽然喝着冰水,但汗水仍大滴大滴地滚落。
“我清扫的这个路段还算不错,许多地方都有阴凉。”骆顺云笑着说,清扫到有太阳照射的路面,不一会儿全身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等到清扫没有阳光的路面,衣服又被吹干,如此反复,一天工作下来,全身都是汗味。
“忙起来一会儿都不能停!当前我市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做好我的本职工作。”骆顺云说。
工作两小时,已经喝了两瓶冰水
记者从市环卫局获悉,环卫清扫保洁工人按工作时间不同分为两班,一班是凌晨5时至中午12时,另一班是中午12时至晚上10时。上午班的工作略微要凉爽一些,因此每名环卫工人都是轮换上班。
“我从今天中午12点上班到现在,两个小时已经喝了两瓶冰水。”骆顺云说,遮阳帽、毛巾、水杯是每位环卫工人的标配。由于天气炎热,每天都要补充大量的水份,上午班需要喝3瓶水,下午班则需要喝5瓶水,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骆顺云一边说着,一边从她随身携带的一个袋子里拿出一瓶矿泉水。记者看到,瓶子里基本上是一块完整的冰块。骆顺云说,天气太热,普通冰水一会儿就变成温水了,把水冻成冰块,不仅可以降温用,还能在最热的时候喝到冰水。
冒着37℃的高温工作,骆顺云不时擦拭脸上的汗水。
“单位给我们发的有一个500毫升的水杯,可我基本上都是自带这样的冰水。”骆顺云说,由于每天喝水量大,杯子带多了不方便,儿子看她如此辛苦,就特意批发了一些矿泉水,每天提前放在冰箱里冻好,方便让她上班时带着喝。
晒惯了太阳,黝黑的皮肤无法变白
回忆起十余年来的环卫工作,骆顺云深有感触。“刚上班的时候,干活效率不高,也不太适应,容易有一些不良反应。”骆顺云说,2006年是她上班的第二个年头,也是她第一次在夏季扫马路。有一天,她下班回家后感觉手臂刺痛,仔细观察才发现起了许多水泡。她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病,就立即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她手臂上的水泡是长时间照射太阳光所致,也就是俗称的晒伤。看着骆顺云如此辛苦,丈夫和儿子心疼她,坚决不让她继续干活,可坚强的骆顺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去。
2007年,骆顺云从事环卫工作的第三个夏季里,她的手臂上已经不再起水泡,而是开始脱皮,她并没有理会。每天下班后,在手臂上涂抹一些药膏缓解症状。往后的多年时间,她慢慢习惯了夏季太阳光的照射,手臂不再有任何不良反应,只是那层黝黑的皮肤怎么也白不回去了。
“我是从农村来的,不觉得有多辛苦,我身体还健康,希望能继续发挥余热,这样既能挣钱贴补家用,也能锻炼身体。”骆顺云告诉记者,她希望十堰能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环卫工人工作价值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