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何利 图/记者 张建波 张启国
2019年6月22日10时16分,随着最后两根钢轨完成铺设,一个特大喜讯从汉十高铁十堰北站传出:汉十高铁双向轨道全线贯通。山城十堰,距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速度,又近了一步。
1978年6月1日,在数十万铁道兵和地方民兵长达9年的肩挑背扛之后,襄渝铁路正式运营;2009年9月20日,全长507公里的襄渝铁路复线建成通车,高速动车穿越一条条隧道将十堰与武汉连接起来;10年后的今天,汉十高铁即将进一步加速车城十堰与外界的联系。
今年年底,汉十高铁将建成通车。秦巴山区、汉江河畔,十堰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在肩负着一线串珠功能的汉十高铁辅助下,再次提速向前。
不到一年,汉十高铁双向轨道全线贯通
汉十高铁是全国首条由地方主导建设的高速铁路,也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标准最高、里程最长的铁路项目。2019年6月22日,汉十高铁建设工程的又一个节点性工序完工,距离6月6日汉十高铁右线铺进十堰北站仅16天。
22日9时30分,汉十高铁十堰北站内,两条长长的高铁专用轨道在铺轨机与数十名铺轨工人的辅助下,一米一米缓缓往远处延伸。由于站内情况特殊,很多铺轨专用设备无法派上用场,数十名铺轨工人便成了这最后两根钢轨进入指定位置的精准舵手。
6月22日10时16分,汉十高铁双向轨道全线贯通。
10时16分,两根钢轨移至指定位置,与站内的预留接口精准对接。至此,汉十高铁双向铁轨的铺设工作全部结束,汉十高铁轨道全线贯通。
2015年2月,汉十高铁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12月全线开工建设。自筹建到开工,只有一年时间。一年内相继完成预备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等工作,创造了“高铁速度”。
2018年9月5日11时58分,在汉十高铁枣阳段施工现场,一对500米长钢轨平稳地铺在无砟轨道板上,标志着汉十高铁开始全线铺轨。这也就意味着,双向全长791.62公里的高铁轨道铺设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结束。
高铁钢轨铺设要求极严,铺轨后须经3次精密测试,确保各种数据零误差——两根钢轨平行内侧水平距离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一根钢轨每10米的高度误差和左右误差均不能超过两毫米。为了保证高铁如期投入运营,汉十高铁的铺设工作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效率铺轨机,每天的铺设速度可达9至15米。
汉十高铁是武(汉)西(安)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引出,经随州、襄阳至十堰,线路全长39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由中铁十一局担负全线铺轨,正线铺轨总长790.5公里。这条高铁一线串起古隆中、黄家湾、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丹江口水库、武当山等诸多风景名胜区和保护区,被誉为“湖北最美高铁”。
加班加点,汉十高铁左线铺进十堰北站
6月6日,汉十高铁右线贯通;6月8日,汉十高铁左线轨道铺至襄阳隆中至谷城区间;6月11日,汉十高铁左线轨道铺跨过丹江口市境内的浪河特大桥。“高铁速度”铺设高铁轨道,肩负这项特殊使命的中铁十一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也离不开高铁建设者的加班加点。
6月11日上午,十堰晚报秦楚网记者走进高铁建设工地,实地探访高铁轨道铺设工作。
6月11日,汉十高铁左线铺轨顺利跨过浪河特大桥。
当日11时,左线轨道铺设进入丹江口市丁家营镇的浪河特大桥。长约1600米的浪河特大桥中部,一列运输铁轨的列车徐徐前进。轰隆隆的响声中,两条长500米的铁轨在特制的铺轨机牵引下沿着路基向远处延伸。缓缓前进的铁轨两侧,40多位铺轨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着手中的工序。
11时25分,丁家营镇境内下起小雨,铺轨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很快,两根铁轨被成功铺设到预定的无砟轨道板上,铺轨机和运输铁轨的列车再次启动向前。紧接着,又有两根长度500米的钢轨被稳稳地放上无砟轨道板。跨过浪河特大桥,铁轨铺设进入桥头处的新光隧道。相同的动作被不停地重复,铁轨则以500米为单位往十堰城区方向靠近。
12时22分,汉十高铁左线轨道顺利跨过浪河特大桥。
为了节省来回跑的时间,铺轨工人们的午饭都是就地解决的。“运轨车后面加挂了一节车厢,专门用来给我们做饭。我们每天的午饭都是在铁路线上解决的,有时候在野外,有时候在隧道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是能节省不少时间。”时断时续的雨中,铺轨工人罗开贤一边吃饭一边跟记者介绍情况。
今年50岁的罗开贤是4个孩子的父亲,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他,见证了汉十高铁建设的全过程。
汉十高铁十堰北站粗具规模。
40多名铺轨工,包括5对夫妻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中一队负责汉十高铁左线轨道铺设工作的工人,几乎全部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其中包括5对夫妻。来自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9.7℃,被誉为“中国凉都”的他们,早已习惯了十堰的夏日炎热。
今年32岁的王勇,是42名铺轨工的队长。“我也来自贵州六盘水,媳妇也在这里,3个孩子放在老家由父母带。”王勇很健谈,从高铁建设聊到父母妻儿,还有他手下的这批工人。王勇在铁路线上带班,妻子负责后勤保障。
王勇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8岁,老二4岁,最小的女儿只有两岁多。“今年正月十六从老家出来,由于工期紧,到现在还没回去过。天天想孩子,好在现在网络发达,隔三差五在晚上给家里打视频电话,看看孩子和父母。”王勇年龄不大,却有着14年的铁路建设从业经历。从孝感到枣阳,从枣阳到襄阳,再从襄阳到十堰,王勇同样经历着汉十高铁从无到有的过程。
以铁路为家,是王勇等铁路建设者们的日常写照。6月11日,铁轨铺进丁家营镇,而王勇等人的驻地却在土关垭镇。一大早,火车头挂着一节车厢改装成的特殊通勤车,带着王勇等40多名铺轨工人从驻地出发,跟着铺轨机和铁轨运输车一路向前。
中午在工地上吃饭,晚上再坐火车返回驻地休息。“虽然辛苦,却很有成就感,我自己都不记得我见证了多少铁路的诞生。”王勇说,修通汉十高铁,他和工友们将奔赴下一个“战场”。
在汉十高铁左线轨道铺设现场,记者还找到了杨永学、陆怀怀,陈永龙、柳贵珍,陈永奎、张芬香,邹义喜、王义芬4对夫妻。
钢铁长龙在一段段延伸,王勇等人离家也越来越远。他们风餐露宿,与大山大河为伴,为十堰的高铁建设贡献着智慧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