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堵河源:竹山版“动物世界”

——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扫描

时间:2019-06-13 09:12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袁帅 程平 华磊

近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竹山县柳林乡墨池村村民朱明珍听见家中橱柜里有响声,打开柜门后吓了一跳,里面居然有一只小黑熊。“熊孩子”胆子大,出来后就与朱明珍嬉闹。朱明珍怕“熊孩子”饿了,便给“熊孩子”喂食鸡蛋和嫩竹笋。随后分别给墨池村党支部书记、柳林乡政府和堵河源管理局墨池管理站工作人员打电话,报告“熊孩子”闯入家中的情况。乡村干部和墨池管理站干部携带工具和药品,赶到朱明珍家中,确认“熊孩子”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幼崽,尚在哺乳期内,建议将其送到十堰市动物园寻求专业救助。

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西北边陲,毗邻神农架林区,是国家级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承担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任务。近年来,经常有野生动物闯入辖区农户家中,仅今年初至5月底,经群众发现后联系相关部门救助野生动物的就有18例,品种包括黑熊、猕猴、红白鼯鼠、灰头小鼯鼠、小麂等。

这些“不速之客”为何如此大胆?

堵河被视为竹山县“流金淌银”的滚滚财源,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曾建有7座径流式小水电站,总装机13805千瓦,年创收2200万元,上缴利税近500万元。这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但径流式水电站导致自然河道长时间断流、河床裸露,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近年来,竹山县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先后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搬迁、自然保护区创建等工程,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对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进行整改。2018年5月,该县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工作思路,永久关停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7座径流式小水电站,拆除养殖场、加工厂等1000多平方米,取缔采砂场2处,移交涉林违法案件5起。累计向相关乡镇和部门、保护区内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发出告知函、停工函、整顿函40余份,整改和制止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0余个,辖内生态环境不断好转。目前,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野生动物逐年增多,栖息地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多年不见的动物又重新出现,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为保护野生动物,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人防、地防、技防立体管控系统,购进20台红外线摄像机,对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进行监测。2016年3月28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渡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自动拍摄的照片时,发现有人安装猎捕野生动物工具的活动影像。随后,堵河源派出所民警依据图片线索锁定嫌疑人,并在其家中搜出4个猎捕野生动物的铁夹子,成功破获一起猎捕野生动物案。近年来,竹山县重拳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年查处各类涉林违法案件70起以上,移交立案调查10起以上,处理和教育100余人次。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近年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国家珍稀Ⅰ级植物野生红豆杉无性繁育技术研究,逐步向农户推广种植;开展珍稀动物大鲵繁育研究,以“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养殖大鲵,建立大鲵繁育基地2处,发展大鲵示范户60余户;引导农民发展蜜蜂养殖、中药材及核桃种植等绿色产业,养蜂户达到160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种植面积达3000亩。

在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物种得到很好恢复,猕猴、羚羊、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

( 责任编辑:宋梦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