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我和十堰的故事】东风“和”文化 ——我的48年汽车情

时间:2019-06-12 09:47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编者按: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开展的“我和十堰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或回望艰苦岁月,或讴歌时代辉煌,或描绘美好未来,或表达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凝聚了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十堰市建市50周年,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积极唱响主旋律、增添正能量、发出好声音、倡导新风气,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堰晚报开辟《忆往昔 看今朝》专栏,刊发部分优秀文章,敬请关注。

东风汽车公司文化战略发布已有两年了。综观东风45年的发展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企业文化始终是我们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东风文化,充盈着信念、道德和向上的力量,它引领一代代东风人坚定理想、激情创业、砥砺前行,孕育和创造了东风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我作为老一代东风人,愿向大家讲述我的48年汽车情。

我自幼家境贫困,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就去菜场拣菜叶子充饥,上学全靠报馆和学校的助学金、奖学金。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我参军入伍。经过部队3年锻炼,1952年5月集体转业到长春建设一汽,参与和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1966年9月,首批参加二汽建设,见证了载重汽车的壮大和发展。

1983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我参加了天津微型汽车的建设和投产,历时6年多。

1989年10月调回二汽离休之后的10年里,又参加了神龙和东森两个合资公司的筹建与投产,经历了我国发展轿车的起步阶段,直到2000年结束返聘。

48年的汽车业生涯,我感到能一辈子干自己热爱和研究的汽车工作是很幸福和快乐的。2014年我国汽车销售2349万辆,连续5年蝉联世界第一。东风汽车公司去年销售汽车380万辆,连续5年稳居行业第二,还是世界500强之一。我为其中曾有我的一份贡献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饶斌的教诲鞭策我一生

1952年5月一汽建厂初期,我有幸在“中国汽车之父”饶斌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为我投身汽车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几个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带头刻苦学习,掀起全厂学习高潮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来自五湖四海的一汽建设者,除了少数人在国外汽车厂工作过,大部分都是汽车工业的“门外汉”。饶斌参加革命前是学医的,为了干好汽车事业,他不仅晚上自己在家学习,还以身作则组织各部门一把手提前上班学习汽车构造和制造工艺。“教室”从他的办公室延伸到会议室,发展到办干部轮训班,在全厂掀起人人参加学习的热潮。一汽从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实现了党中央三年建成的决定,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这是一汽人在没有见过汽车厂,也不懂得怎么建设汽车厂,更不知道如何生产汽车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其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学习。学习,使饶斌从一个职业革命者成为汽车工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我也坚持了10年业余学习,成为吉林工大夜大学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故事二:挂帅研制出红旗轿车,参加国庆十周年大检阅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不久,饶斌就请副厂长孟少农拿出一个有军车、农用车、翻斗车和中高档轿车的汽车发展规划。为了早日试制出新产品,饶斌挂帅成立新产品指挥部,发动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研究试制,逐项实现。特别是第一辆东风牌中级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分别在1958年6月和8月试制成功。1959年9月,红旗轿车批量生产30辆,送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大检阅。

故事三:主动降级减工资

饶斌是七级干部,从上海新调来的厂党委书记赵明新是八级。饶斌说:“这怎么能行!书记和厂长是平级的。”他主动要求降级,与书记持平,工资少了30元。老一辈革命者的党性、觉悟和修养,已达到无我的境界,使我们深受教育多年。

故事四:指导我“工作不只是抄抄写写、接听电话,而是要用心用脑去做”

我刚到一汽厂办,饶斌指导我说:“你的工作不只是抄抄写写、接听电话,而是要用心用脑去做,这样既能提高自己,还可能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这些话,我牢记在心。厂长室的期刊、资料很多,我抽时间翻阅,凡是和一汽建设有关的文章和资料,或做摘要,或勾画出来,或记在脑子里。当饶斌需要资料时,我及时向他推荐,他很赞赏,鼓励我以后就是要这样用心做工作。一次在去工地开现场会的车上,他对我说:“今天不要你做会议记录,专心听,用心思考和分析,还要有自己的见解。”散会后,在车上他让我汇报,还做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五:坚持稿费一人一半

毛泽东亲笔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后,《人民日报》编辑部特邀饶斌、郭力和孟少农等领导撰写发展汽车工业的专题文章。我记得,饶斌的文章名是《发展汽车工业与国家工业化的关系》。饶斌指导我拟写提纲、搜集资料并起草文稿,他对文稿做了多次重大修改才定稿发出。《人民日报》刊登后,寄来一笔稿费,饶斌说稿子是大家共同完成的,收获也应该共同分享,要我留下一半稿费。我认为很不妥当,但饶斌始终坚持一人一半,否则就不收稿费,最后我只能无奈地留下一半。

睡地上吃苞谷糁,我见证了二汽从无到有

1966年建设二汽,是汽车工业打翻身仗的开始。饶斌在总结一汽建设经验后,采用“聚宝”和包建的模式,在十堰山沟建设二汽。在首批进山的400人名单中,我和老伴郭宝升榜上有名。

在二汽的18年,是我汽车生涯中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经历,其间也有不少故事。

故事一:二汽建设初期,没宿舍没食堂,晚上睡在地上

1966年冬,我奉命进山。当时,我坐着拥挤的火车,从长春经北京、武汉到丹江口,最后搭长途汽车进山。火车上人多行李多,我背着行军背包,两只脚几乎不能同时着地,一路就这么挤着过来的。进山来到十堰,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几乎没有什么生活和工作设施,晚上睡在老乡家里的地面上,白天就借老乡家的锅,做苞谷糁吃;晴天,人手一个自制小板凳,在露天开会或工作,雨天召开重要会议,才能借用郧阳专署的砖瓦房;夏季炎热,就在百二河上用芦席围起一个大棚做澡堂;下雨打伞头朝外、电话没有人走得快、用板车到郧阳码头拉钢材……这些都是我们的亲身经历,而且处处都有饶斌带头的身影。尽管二汽建设初期的条件很差,但是大家在饶斌的率领下,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什么苦和累都抛向九霄云外。

故事二:饶斌的报告激发了代表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饶斌在老营总布置会结束后,前往一汽74栋楼主持二汽设备战役会议,由全国机床研究院所、机床制造厂商和机床使用者(二汽)“三结合” 的代表参加。饶斌向大会阐明汽车工业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如果我国的机床行业通过设计与制造,生产出了适应二汽“四新”需要的100多条生产线及其设备,可以全面提高机床行业的整体水平,实现机床产品的升级换代……报告极大地激发了与会代表的爱国热情和为汽车工业自力更生打翻身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大家纷纷表决心、争任务, 会议开得非常热烈和成功。

故事三:30多年前,二汽大胆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1980年我调到二汽总厂,先在经营部工作,后在计划处任副处长。1982年,二汽第一书记黄正夏在全厂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这是在计划经济形势下进行改革的大胆尝试。总厂成立责任制领导小组,让我担任副组长。各专业厂在完成计划利润后,增额利润和总厂按比例分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专业厂的经营积极性,做到了藏富于民(民即专业厂)。承包制前,计划处每年掌握的3项基金(生产发展、技改技措、大修理)有2亿元之多,但安排结果往往顾此失彼。承包制后,专业厂有了更多的自主资金,可以干自己最想干、最急需干的项目。如车身厂原厂长王文德早就想将油漆线改成阴极电泳,但一直得不到总厂批准,承包制后用本厂的自主资金顺利实现了。正如黄正夏所说,藏富于专业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利润,又极大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

故事四:饶斌耐心做工作,为二汽开通暖气打下基础

在二汽建设初期的厂房设计中,各方领导和专家就是否需要暖通发生了激烈争论。一方根据鄂西北地区气候实际情况和汽车生产对室温的要求,认为需要;另一方则根据条文规定南方地区不应该采暖而坚决反对。个别人甚至冲着饶斌发脾气,说狠话,但饶斌不在乎别人对他说了什么,而是始终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反复做说服工作,终于对现阶段不搞暖通设计,但在设计中必须预留暖通的设计方案达成了一致。

后来的实践证明,没有暖通是不行的。这是饶斌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而取得的成功。

故事五:饶斌调任后心系二汽,写信鼓励大家勇闯难关

饶斌调任北京后,仍心系二汽,写信督促二汽领导要抓紧做好与美国引进组合机技术一事。大意是有才干的人要会支持、影响、帮助领导者采纳他的建议,世界上的智囊团人物很多,他们得到领导的重视和依靠,但本人是默默无闻的,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做得更好。正是这种观念启迪了时任“先进厂”设备制造厂厂长的郭宝升不计名利、自告奋勇去车桥厂闯难关,挑战自我,为总厂领导分忧。这一举动当年轰动了二汽。

郭宝升和车桥厂全体职工苦战奋战100天,终于使车桥厂摘掉了“老大难” 的帽子,进入“大庆式企业”行列。

在二汽工作的18年时间,对我的锻炼最多、最大、也最全面,尤其是在饶斌、黄正夏等领导的教育、培养、示范和影响下,我增强了革命意志,也增长了做好工作的本领和才干。

之后,二汽承包制向“三全面”分层经营承包方向发展,我随老伴郭宝升调天津了。1984年1月,中汽任命我任京津冀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经理助理兼规划处长,侧重抓天津微型汽车建设。我下决心顶着困难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微型汽车建设之中。

随着天津大发和夏利轿车相继形成能力投产,津汽公司已成为天津市利税大户。我的职务也随工作需要而变化,从规划处长、计划处长、微车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到公司副总经济师兼计划处长。

我在津汽公司工作6年多,虽时间短,但工作难度大。我和大家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地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终于完成了微、轿汽车生产基地建设这一历史使命。

离休后,我又参加了东风公司两项重大合资工作

1989年10月,我从天津调回二汽,办离休后又工作了10年。先受聘于总厂轿车办,参加神龙汽车公司筹建工作。当时我虽年已六十,仍经常赴京出差,在国家计委、经委、机械部、进口审查办和海关总署之间联络工作、报批项目。几年后,我离开神龙汽车公司回到十堰,为东风实业开发公司和法国哈金森公司合资生产轿车油封担任高级顾问,参加了合资合同、技术引进合同的谈判和签约工作。直到2000年老伴多病,我结束返聘工作,真正过上了离休生活。

东风和文化的口号是“东风和畅,与你偕行”。我70岁以前一直在工作。70—80岁是欢度人生的年龄,我已经走过来了。90岁以后是洪福的人生,我希望能身心健康地、高质量地过好每一天。让我和大家在和畅的东风中一起努力吧!

最后,让我这个一辈子情系汽车工业的东风人,祝愿东风汽车公司为建设一个永续的百年东风砥砺前行,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祝愿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早日实现汽车强国梦!

东风公司十堰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机关管理三站 刘书泽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