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内的洋弟子。 摄/黎振华
紫霄宫是武当山八大宫观建筑群的主体,也是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这里群峰环绕,树高林深,主要景点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太子岩等。此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故明永乐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紫霄宫创建于宋宣和年间,元代重建,名“紫霄元圣宫”;明永乐十年增建,赐匾额“太玄紫霄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扩建到806间。现存建筑182间,建筑面积8553平方米,建筑及遗址面积7.4万平方米。现在,透过中轴线往上看,层层崇台之上殿堂楼阁依山叠砌,中轴线两边建筑对称,布局巧妙,错落有致,丹墙碧瓦,富丽堂皇。
1982年2月24日,紫霄宫作为皇家庙观建筑群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紫霄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紫霄大殿,36根巨柱整齐排列,如同东海龙王殿内的定海神针般擎天托地。重檐屋顶使用了数百个斗拱、抬梁、卯榫连接,十分坚固。前檐的18根柳筋斗拱是古代大木建筑独特做法,不仅引用了力学知识,而且使檐部装饰显得更加壮观。殿内,天花藻井及梁枋通体饰有龙凤、日月、云雷、海天、鸟兽、花卉彩绘,墙壁上及梁枋间还有道教神仙人物典故和山水壁画58幅,工笔写意,气韵生动。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局部,饰有4条金龙、两只金凤,龙翔凤舞,姿态生动;龛内供奉明朝御制铜铸饰金神像;神案上陈列着御制香炉、蜡台、宝瓶等供器,均为铜铸鎏金,浑然一体,熠熠生辉。
大殿正中供奉真武神像,为明代泥塑彩绘贴金。神像高4.8米,头戴冕旒,身着帝服,双手捧圭,端坐宝座,为武当山尚存最大泥塑像。这尊神像,一般人认为是玉皇大帝,原因是他头戴冕旒。据道教专家分析,这尊神像应为真武大帝。
大殿左神龛曾供奉有一尊明末清初的纸糊贴金真武神像,高0.89米,宽0.26米,神态自若,衣褶清晰,线条流畅,手法细腻,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纸糊神像”。这尊神像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铜铸鎏金神像,直到2003年4月13日文物工作者检查文物时,才意外发现为纸糊神像。令人惊奇的是,这尊神像不仅表面没有脱落,而且内部也没有丝毫损伤和虫蛀现象。它集我国古代纸糊、雕塑、贴金、彩绘、防腐等工艺精髓,是一件难得的文物珍品。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纸糊工艺有很高的价值。如今,这座神像已被收藏。
次间两排供奉的神像是八大天君,有马天君、赵天君(赵公元帅)、关天君(关羽)、温天君(温琼)等,均为铜铸鎏金。神像形神兼备,工艺精湛,国内罕见。(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