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南岩。陈建荣\摄
南岩宫作为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历经700年仍保存完整,堪称“挂在悬崖上的故宫”。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周边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一处。
南岩宫: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到460间。
现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原元君殿旧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华衣,形态逼真。宫外岩北有老虎口,岩南峰峦之上有梳妆台、飞升台等古迹。
南岩宫殿坚固壮实,斗拱雄大,而门窗纹饰则刻工精细,技艺高超。由于石构件颇为沉重,且又在悬崖峭壁上施工,难度很大。南岩石殿的建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南岩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工匠们巧借地势,依山傍岩,使建筑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小巧玲珑;既有群体的四合院,也有单体的转角楼,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元朝,武当高道张守清在前人的基础上“凿岩平谷,广建宫廷”,使南岩的建筑“隐林中之煊赫,耸层楼十二……”当时南岩的道人多达一千人。考虑到张守清修建南岩,宏扬武当道教的巨大功绩,皇帝赐封他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
史书上盛赞当时的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充分说明了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据记载,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
龙头香:众信徒争相朝拜
在南岩,有一座伸出悬崖的石雕,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直悬绝岩,隐于云罅(音xià),面对金顶,若朝拜之状。这座石雕叫龙首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头香”。
龙头香长3米,宽0.55米,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浑为一体的两条龙。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
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尊贵地位,信士弟子们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武当,都要烧“龙头香”。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悬崖粉身碎骨。
龙头香自打明朝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总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戒告。(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