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爱国情 奋斗者”之大山“愚公”魏登殿:绝壁凿富路 奋斗谱新篇

时间:2019-04-26 08:49    来源:长江云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爱国情 奋斗者”之大山“愚公”魏登殿:绝壁凿富路 奋斗谱新篇

海拔1799米的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是“挂在绝壁上的村落”。44年来,党的十八、十九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矢志不渝,带领全村400多名回汉两族同胞,绝壁凿富路、奋斗谱新篇,把贫穷落后的坎子山变成了享誉一方的“先进村”、“文明村”。乡亲们纷纷亲切地称魏登殿是坎子山的脊梁、新时代的“愚公”。

晚春四月,高寒、高海拔的坎子山却是桃红柳绿、春意盎然。走进2018年落成的坎子山村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26个孩子正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快乐地歌唱。望着眼前一张张稚嫩的脸庞,6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高兴地说,有了教育,坎子山的下一代就有了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绝壁立誓言 凿出扶贫路

时光退回到44年前,那时的坎子山不要说上学,连走路、吃水、点灯,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水靠老天、点灯用煤油”,村民们的顺口溜是对贫穷的无奈和真实写照。

没有路,祖祖辈辈被山困住;没有路,翻山越岭、肩挑背驮;没有路,出门办事、起早摸黑;没有路,稍不留神、悬崖索命。魏登殿清楚地记得,自己出任村支书不久,当时20多岁的村民马康荣夜间出行时,不慎摔下山崖离世,家人哭断肝肠。

“坎子山要脱贫,修路是第一位的事情。路,关系着我们坎子山400多号人的命运。”1975年,还是毛头小伙的魏登殿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接过老支书的担子,他立下了铮铮誓言。

然而,村里根本拿不出一分钱。怎么办?1977年初,魏登殿挎着军用水壶,背着4个如锅盖般大小的火烧馍,坐上帆布篷货车,在尘土飞扬的路上颠簸三天后,来到原郧阳地区行署找相关领导请求支持。在诉说坎子山村民出行之难,经过一次次论证修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后,他争取到了打通山路的“第一桶金”。

“放炮开山炸石,搞不好会出人命,伤了群众可不得了,我要等到大伙都跑远了才点炮。”工程建设,魏登殿不仅担任总指挥,还当炮手和技术员,吃住都在工地上。他组建起回民小组、汉胞小组,今天搞竞赛,明天搞评比,肩挑、背驮、手刨。近一年的人海战术后,一条5公里“之”形盘山公路于当年年底竣工,山上到集镇车程从5小时缩至15分钟。

在魏登殿的心中,坎子村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渠、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见证着坎子山人为打通绝壁天路的出征旅程。2003年,坎子山村通组公路贯通,次年率先在乡里实现村级路面硬化,2008年修通村级断头路,2015年道路全面升级。如今,坎子山已经建成12公里长、6米宽的高标准农村旅游公路,村民家家门前都通了水泥路。

赶走“拦路虎 ” 共画“同心圆”

路的问题慢慢解决,但水、电又成了坎子山人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为通电,魏登殿费尽了脑筋。1992年,魏登殿跑到邻近的陕西省镇安县供电公司反复恳请,也当过兵的对方负责人被深深打动,终于同意“借电”。但架线资金是个难题。不能等!魏登殿个人贷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后,仍需每家出资350元,当时这对村民们可不是个小数目。老魏想了个主意,可以物资相抵。 一时间,村民们送苞谷、扛土豆、背黄豆、拎鸡蛋等,成群结队送到村委会。老魏和村干部忙得前脚拌后腿,将一批批土特产送到集镇上出售换钱。1992年8月14日,山上通电了,村民们说“魏等电”化身了“魏灯电”。“那是记忆中永远闪光的日子”,魏登殿说。

通水,同样充满艰辛。“吃水贵如油,家家为水愁”,这是坎子山人曾经的心头之痛。

1997年,魏登殿争取政府投资、发动村民集资,筹集上百万元修水窖、管道,引来山泉水,解决村民用水之困。山上怪石丛丛,又经常停电,施工遇阻。老魏想起了家门口闲置的石磨。他带领全村人,用原始的工具石磨,碾碎一堆又一堆粗砂拌水泥。“天晴下雨都不停工,那个夏天他豁出命来干,光石子就推了2万多方,手上起血泡结了茧。”村民龚少波说。这年年底,110口水窖滋润着山村里的沟沟坎坎。水窖蓄满水当天,全村人敲锣打鼓、放鞭欢唱。村民杨恩方在自家水窖旁贴起对联:昔日乱泥水困扰祖祖辈辈,今朝甜蜜蜜滋润子子孙孙。

奋斗永无悔 砥砺谱新篇

坎子山“九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石窝窝”,石窝窝、“穷窝窝”,思路一变“银窝窝”。魏登殿凭着科学理性和坚韧不拔,带领乡亲们一步步改变着宿命。为了让老百姓稳定致富,村里制订了‘一种二养三加工四旅游五长效’的规划。

眼下,“坎子山牌”农产品商标已注册成功,依托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新建30万吨冷冻保鲜库,全村种植绿色无公害土豆1200亩、包菜400亩、玉米600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把蔬菜、玉米销售到山外,平均比市场价高出50%以上;靠着良好的山场资源,全村养羊3200多只,黄牛670多头;牛羊肉加工场、玉米加工厂已小有规模;以国家3A级景区坎子山石林为龙头的乡村旅游也初具雏形。与此同时,魏登殿又带领乡亲们在荒山上种植了5000多亩华山松,预计10年后就可见效益,户均增收能达到6000元以上。这几年,坎子山产业不断发展,乡亲们生活逐渐富裕。2018年,坎子山已经整村脱贫出列。

坎子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出外打工的村民返乡回流。2017年初,43岁的夏俭根两口子从西安打工回家,承包了村里的仔猪繁育场和玉米加工厂。这两年,他家里每年收入都在7、8万元左右,既照顾了老人和小孩,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如今的坎子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新建起6口口均容蓄180立方的大水窖,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新增两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户户都有了家用电器;通讯信号全覆盖,宽带入户率达40%。结合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坎子山90%以上的群众都搬进了新楼房,广场、路灯、卫生室、学校一应俱全,村里还新建了4座水旱结合的公厕,一个能满足全村人使用30年的垃圾填埋厂。村民龚少波激动地说,活了五十多岁了,没想到能住上楼房,那个水、路、电方便,现在实现了,这全靠党的政策好,这魏书记带头带得好。

44年,魏登殿常年忙于村里的工作,家里的农活全部落在了妻子马胜英的肩上,由于常年劳累,马胜英患上了胆囊炎、肾结石、风湿病等多种疾病。最让妻子马胜英不能理解的是,魏登殿帮村里修了40年的路,如今各家各户路都通到了门前,但到他家还要步行一里多路;不少村民住进了楼房,自己家却还住在土房子里。为此,妻子没少埋怨他,可魏登殿却说,我的心在坎子山,魂也在坎子山,一定要把村上的工作搞好,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这是我毕生奋斗的目标,也是我终生的信念和追求!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陈赟 十堰台记者 王乾 郧西台记者 陈绪喜 通讯员 杨红霞 陈迪祥  责任编辑 谢宝莹)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