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坡(资料图片)
复真观,即太子坡。这座建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
复真观背依狮子山,右有天池飞瀑,左接十八盘栈道,远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犹如富丽城池。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且建造殿宇200余间,结构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
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复真观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1982年,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后被列入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利用狮子峰的特殊地形,古代建筑大师们依山势回转建起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被称为九曲黄河墙。进二道山门见一宽阔院落,只见小院重叠,前有依岩而建的“五云楼”,中有“皇经堂”、“藏经阁”,后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充分体现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内涵。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竞秀;每逢夕阳西下,还可见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数百年间,复真观的人文景观被世人广为赞颂。
复真观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整体布局协调而完美,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
复真观的五云楼,也叫五层楼,高15.8米,是武当山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古代劳动人民在不开挖山体的情况下,完全依山势变化而建,取得了整体布局和实用性的双重最佳效果。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叠搁,计算周密。这一建筑学上的构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了复真观里的一大景观。
在复真观建筑群的最高处,耸立着明代建造的太子殿,小巧精致,又不失皇家建筑的气魄。沿正殿后面的夹墙复道,再攀登数十级阶梯,就是太子读书殿,殿内供奉着太子少年时期手捧经书、苦读经文的一尊雕像。太子安静地坐在这里,眼神中透出无比的睿智。古时的读书人每年总要来到太子殿磕头烧香,以求保佑他们高中皇榜,帽插宫花。相传宋代宰相张士逊,年幼时曾随母亲到武当山叩拜真武大帝。他的母亲为儿子烧香许愿以求功名,经过张士逊的十年寒窗苦读,果然金榜题名,官至宰相。
太子殿布置独具匠心,有少年真武读书的壁画、石案、笔墨、古籍等,所营造的刻苦读书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当年太子生活学习的情景。这里是武当山唯一的求学祈福之地,学子们至此,仔细观察太子读书雕像的神态,认真领悟太子读书的专心,或许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涯有新的启发。
古往今来,有无数少年学子瞻仰太子读书雕像,以树立求学的恒心和信心。现在,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常来此地,许下美好愿望,祈求子女成材。(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