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政企共建五十年】张睿宁:马灯精神代代传

时间:2019-03-29 08:52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张睿宁

中国这么大,仅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1952年底,在一汽建设方案确定后,毛泽东作出建设二汽的指示。

一个国家决策的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改变。五十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怀抱着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来到了偏远的鄂西北深山。我们一大家子,就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援建原二汽开始,与这座后来被称为“车城”的十堰市深深结缘。

我的奶奶曾在一汽任职总厂会计,为支援二汽建设,1969年,她义无反顾来到了十堰。奶奶描述了进山路线:从北京坐火车到武汉,从武汉坐火车到老河口,然后从老河口坐汽车进山。奶奶说,她在东北没有见过山,到十堰后首次看到山,本来觉得山上应该有茂密的树林,结果光秃秃一片。土也没有,山上全是风化石,连建材需要用的沙石都找不到,看起来实在是萧条极了。

我的外公是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十堰的,外婆便跟随外公来到了十堰。外公告诉我,他到十堰时,我的妈妈还被抱在怀里,不满一岁。当时的铁路还没修通,仅靠着一条宽不足6米的老白公路通向十堰山沟。

建设二汽时,设置了近20个前方厂和6个后方厂。由于外公学的是理工科,因此到24厂热工车间任职主任,搞技术的同时还参与厂规厂志的编写、图纸策划、设备安装、验收试运等,最早的厂志上还印着外公的名字。

那个年代,领导和工人搭起芦席棚,都住在一起。外公外婆还住过老乡家的牛棚,吃水自己挑,照明仅靠点马灯,开山放炮,共同建厂。二汽建厂时工业生产都要求学习大庆精神,物资短缺,要求先生产后生活,厂房都是按干打垒建成的。即使这样,苦中有乐有收获,老一辈们都没觉得能苦到哪里去。

从二汽到东风,在一代代创业者的坚守和创造中,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等到我渐渐长大了,爸爸妈妈回忆他们早些年上班时的情景,也是满满的自豪感。他们当时进入二汽仿佛意味着拿到了“铁饭碗”,工资也比当地平均水平要高,还有各种福利待遇,小到生活用品、水电煤气,大到福利房、孩子的教育。“我们的优越生活也和老一辈东风人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密不可分。”爸爸妈妈始终牢记着老一辈东风人艰苦创业的精神。

“张睿宁,你为什么不会说方言呢?”到了我这一代,很多人都被这样好奇的声音询问过。东风公司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大家也就约定俗成地说起了普通话。掺杂着北方普通话里的卷舌音,还夹带着十堰本土的副词、形容词,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东风人的特殊标志。

每次回十堰,外公外婆总是拉着我聊十堰的变化,话题总离不开东风。而聊到50年前的建厂,外公总能滔滔不绝,那是属于他们的光荣时刻。

企业在不断向前发展,而东风人艰苦创业、爱岗敬业、踏实勤奋、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在一代代人的坚守与传承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源源动力。

(作者系东风鸿泰商务咨询公司职工)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