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市疾控中心发布春节期间健康提示

时间:2019-02-03 09:01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又到春节长假啦,你是不是已经准备好行囊亟待出行了?旅行期间卫生问题不可小觑。疾控专家给大家进行重点提示。

重点风险提示

1、2019年春节期间我国内地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传染病有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另外要注意食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风险。

2、乘坐密闭交通工具、人群短时间内急剧增多以及接触频繁,将增加经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如季节性流感等。今年我国季节性流感活动强,当前仍处于流行高峰期。

3、节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可能性会有所增加,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

4、赴境外旅行,重点应注意埃博拉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霍乱、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

相关风险的特征及具体预防措施

1、季节性流感

春节前后,正是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较高的季节,人员流动、密切接触,将增加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传播感染的机会。

季节性流感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喷嚏、共用手巾、近距离交谈,以及接触病人污染物等均可传播,传染性很强。除发热、咳嗽、咽喉痛、畏寒等外,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多数人为轻症,可以自愈,但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主要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情况应戴上口罩、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另外,流感疫苗接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以及6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

2、人感染禽流感

2018年入冬以来,我国人感染禽流感疫情较为平稳,报告病例数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但仍有散发病例报告。

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接触染毒的活禽或去过受污染的活禽市场。患者初期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表现为重症肺炎,高热,呼吸困难。我国已经报告H7N9病例的病情多较严重,总体病死率近40%。

主要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活禽市场,若必须接触,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并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不要购买活禽,鼓励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不要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家养,更不要与原有家禽混养;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或是否去过活禽市场。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冬季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诺如病毒病暴发疫情一般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但节日期间,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发生。

人们通常经过以下途径感染: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将手指放入口中、接触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人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陪护其他患者;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4、食物中毒

我国食物中毒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患者常在进餐后24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续或者阵发性绞痛多见,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常先吐后泻,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

主要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5、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在我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发的季节与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季节一致。高发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和东中部地区。

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包括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的居室,安置燃气、煤气热水器的卫生间或淋浴房,使用燃气、煤气灶具的厨房等。此外,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高危场所。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与机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有关。轻度及中度中毒后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并及时抢救,一般无后遗症状。重度中毒患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可有严重后遗症。

主要预防措施:在寒冷季节如有条件尽量选择集中供暖。家中使用燃气、煤气灶具或小型油、汽发电机时,保存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同时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且通风良好处。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稿件由市疾控中心提供)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