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竹山绿为底色描绘生态文明蓝图

时间:2019-01-23 09:31    来源:十堰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程平 通讯员袁慎学报道:近年来,竹山县紧扣“生态立县·林业立功”主线,以“绿满竹山”为主题,以全域绿化,建设全域景区为总目标,以山脉、水系、道路为主体,以山、林、河、湖为基本生态要素,以“一核两带”和“多边”为造林绿化重点,坚持集镇、村庄、园区“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着力实施绿色城镇、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绿色通道、绿色库区、绿色园区、绿色景区、绿色屏障等“八绿”工程,构筑鄂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保护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

绿色扮山城。竹山县充分利用县城群山环抱、一河中分的自然地理优势,着眼“山水绿城、生态玉都”建设,以圣水湖湿地公园——城西公园——滨河公园——南山公园——龙背山公园”为主轴,以堵河、霍河贯穿城区沿河两岸为两带,以堵河沿岸南北五片较大山体为“五楔”,以城区保留山峰、各类公园及街旁绿地为多点,做好治水、育林、辟园、造景四篇文章,推进县城区域内荒山、村庄、沟渠、山体、水体、景观绿化,提升公园、河堤、道路、机关、庭院、广场、园区绿化标准,拆墙透绿、见空植绿、见缝插绿,以树为主,花草果相结合。建设生态小游园、湿地公园、水体公园、山体公园,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等景观。县城新增绿化面积180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达到4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15%。形成了绿树成荫、移步换景、错落有致的绿化效果,使绿色之城、生态之城体现得淋漓尽致。水绕城流、城在林中、园随水傍、无处不景的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景观显现,居民出门即可见绿,推窗即可赏景,足不出户就可以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活力的竹山正以满城翠绿、生机勃勃的崭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绿树绕乡村。竹山县在推进县城造林绿化时,着力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坚持乔、灌、花、草交互配套,绿、美、净、香“四化”结合,全力推进环村绿化带、村庄风景林、水源涵养林、果木经济林建设,让森林进城、绕路、傍山、依水、围田、入村、入院。打造花木沿路、景观依水、树木绕乡、林带环村的优美环境,营造纵横交错的森林生态网络、山水相依的森林城市景观带、星罗棋布的生态文化点和集中连片的林业产业基地。2015年以来,全县共完成 “绿满竹山”造林88169.3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40.5%,完成谷竹高速公路竹山段绿化51公里,国省道绿化543公里,县乡村道路绿化1028公里;全县有2个乡镇、44个村获得省级森林城镇、绿色示范乡村称号;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21个、市级生态村107个。“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河堤生态化、山体景观化、岗坡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绿色全覆盖目标初步实现。

增绿惠民生。竹山县按照生态优先、产业至上、民本取向、增绿富民的理念,始终把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作为“绿满竹山”行动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主旨,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增绿与增收双赢目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林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79.3万亩,红豆杉、紫薇、栾树、樟树、桂花、花柏等乡土绿化景观苗木基地达5000多亩,全县小果园、小药园、生态园、景观园、苗木园、采摘园、休闲园等绿色经济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全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林建设、退化林修复、精准灭荒、中幼林抚育、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三个持续增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森林资源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绿美显活力。竹山县始终坚持把森林资源管护放在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坚守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红线,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严格控制在限额内。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全面普查古树名木资源,对630株古树名木建档立卡,挂牌保护,跟踪监测。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力度,总面积3527公顷的九女峰森林公园、总面积3255.2公顷的圣水湖湿地公园、总面积47172公顷的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区,深河大百川、白玉垭林场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九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创建为湖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