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玩旱船,八九十年代看春晚;如今抱着手机抢红包,带上家人去旅游

从过年方式变化看时代发展

时间:2019-01-18 10:17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上世纪60年代,玩旱船是当时最流行的春节娱乐活动。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徐国文 通讯员 陈天翔 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

从上世纪60年代玩旱船过春节到如今的旅游过春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十堰市民过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 玩旱船是当时最流行的娱乐活动

1945年,市民李恩良出生在郧西县羊尾的一个偏僻的乡村,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人民群众过春节的时间很短、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却非常有年味。

2019年1月14日,74岁的李恩良老人在家中向记者述说50多年前的春节往事。

“春节的团年饭一定要有10道菜,圆子和拖面是必备食物。”回忆起50多年前过年时的场景,李恩良感慨地说道,由于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春节团年饭的10道菜大多是萝卜、白菜、酸菜等素菜,只有一盘份量非常少的猪肉,桌上的人能吃上一块完整的猪肉都要兴奋许久,而一些家里没有养猪的村民,只能向邻居借一些猪肉过年吃,等来年养猪后再还给邻居。

“‘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是上世纪60年代人民群众春节最真实的写照。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大家穿的衣服都是公社按照人口计划发放的粗布,大人可以领到7尺,小孩可以领到5尺。当时也没有卖衣服的商铺,都是由长辈一针一线缝制而成,一年只有一件,想要再穿新衣服只能等到第二年春节,而大人在正月初三就要下地干农活,这就是‘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的由来。”李恩良一脸感慨地说道。

翻开一本厚厚的影集,李恩良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让记者看,“这张照片是我在1967年拍摄,当时正值春节期间,我刚刚换上新衣服坐在家门口不久,一位流动摄影师来到我们村。想到以前没拍过照,于是我就花钱拍下了这张照片,并且一直保留到今天。”

上世纪60年代春节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李恩良立即手舞足蹈给记者演示,“当时没有电视,玩旱船是我们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娱乐活动,用竹子编成的草船,一个人钻到船中间,用手提起来的那种。”他说,春节期间,他们村每一个组(大队)都要成立一支旱船队,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晚上,挨家挨户去其他组(大队)拜年,每到一户村民家,那家的主人就会放一挂鞭炮对船队表示欢迎,并在船头丢上两包万山牌香烟作为回礼,那时的一包香烟售价仅1毛。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晚辈给长辈拜年时一定要跪下磕头,以示对长辈的尊敬,长辈也没有给晚辈压岁钱的习惯,多数是给一些芝麻糖、果子之类的小吃。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民群众的条件艰苦一点,娱乐方式少一点,但过春节依然充满了欢乐。

上世纪80年代 物资逐渐丰富,看春晚是最大的期待

时间辗转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浪潮的一声巨响, 十堰经济社会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粮食、肉类、电视、自行车、汽车等各类物资也逐渐丰富起来。在这期间,人民群众过春节的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53岁的十堰市民王红对春节的变化,感触也颇为深刻,1月15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她。“过春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王红说。上世纪80年代,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裕,除夕的团年饭上,鸡鸭鱼肉样样不少,一家人在一起完全能吃肉吃到饱,新衣服也远没有以前那么稀奇,自行车也都已经普及,出门拜年不需要步行,非常方便。

王红告诉记者,十堰市民以前春节的传统,现在基本都还保留了下来,比如腊月三十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不能对孩子打骂、说一些难听的话、必须贴对联等等都还保留至今,她觉得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应该继续发扬下去。

当记者问到上世纪80年代,过春节最大的期待是什么?王红仿佛回到了那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肯定是春晚啊,那时候,黑白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过春节有了更多的选择,不用再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守岁。随着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放映,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当时人们过春节最期待的事,虽然当时节目只有唱歌和小品,但是依然觉得非常精彩。”

“除了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外,歌舞厅也慢慢出现在大众的面前。”王红说,上世纪80年代春节期间,许多市民吃过晚饭后,三五成群的来到歌舞厅唱歌、跳舞,非常热闹。她那时还是20岁的小姑娘,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只是在歌舞厅外面偷偷看了一眼里面的情况,但是从来没有进去过,现在想起当时的热闹的场景,她还觉得非常遗憾。

进入新世纪 旅游过年渐渐流行

随着现在人们选择的多元化,很多时候都不会拘泥于一种方式过春节,在春节长假,既能够与家人团聚又能够出门的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记者先后采访了我市数名年轻人,他们有的表示前几年已经开始旅游过春节,有的则表示有带着家人外出旅游过春节的打算。

“我去年就已经带着父母旅游过年了。”市民叶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工作比较忙,对两位老人照顾的少,感觉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对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来说,在春节长假期间,能多陪陪他们的同时,又能出去看到不同的风景,可谓一举两得,“今年如果条件允许,我还会带着父母出去旅游过节。”

除了旅游过春节外,在春节用手机抢红包也成为市民家庭聚会时的必备节目。无论男女老少,对于抢红包这件事都乐此不疲。市民杨女士对此表示,抢红包只是为了烘托春节的氛围,有的亲人因为远在他乡,无法回家团圆,而通过在微信群里互动,不仅能拉近亲属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属之间的感情,也能享受到充足的年味,并不是真的在意抢到多少钱。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市民对团年饭的选择也更多了,以往都是在自家团年,近年来,在饭店吃团年饭的市民越来越多。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饭店发现,许多酒店生意兴隆,大年三十的团年饭大多已订满,这也是进入新世纪十堰市民过春节的一大变化。

其实,这三个时代不同的过春节方式,都能从侧面充分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无论过春节的方式如何变化,不变的始终是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大家辛苦劳作一年后的放松。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