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大岳大兴》系列报道⑥用汗水和智慧让历史“复活”

——武当山古建筑保护修复侧记

时间:2018-12-21 10:07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空中看武当。徐增林/摄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特约记者 薛启胜 冯开春 郭军 报道:“以不负历史、不辱使命的责任感,以对历史、对祖先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来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和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是武当山古建修复的核心理念,见证过多少次文物保护工程的开工,就听到多少次这样的铿锵宣誓。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盛于明,现存古建及遗址66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说起武当山,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玉虚宫、紫霄宫、太子坡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然而,在这背后,却是文物修复专家、工匠们精心测绘、反复论证,将修复方案精确到毫米级别,从而保证了最大程度还原历史,让古建筑重现历史风貌。

原地抬升,恢复原貌

正在修复的古建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遇真宫。

出武当山城区,沿206国道向东前行4公里,有一处刚刚修建好的古老建筑,这便是武当山遇真宫。

遇真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武当山九宫之一。

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武当山遇真宫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实施了原地抬升15米的保护工程。

经过两年多的垫高体沉降观测、文物复建基础地质勘察与专家论证,2016年秋,遇真宫原地垫高保护文物复建工程正式启动。在遇真宫的复建过程中,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承建方“复活”先祖传统,以糯米浆掺白灰砂土工艺砌墙,确保遇真宫复建“原汁原味”。技术人员根据遗留下来的武当山古建筑修复方法,尽可能按照之前的特点进行修缮。

修复古建是细化活,搭建这几座宫殿,整整花了近两年时间。遇真宫维修工人刘义说:“修复古建需要掌握技巧,你要是没干过,根本就学不会。”

伫立在已基本修复完毕的遇真宫前,久久凝视:古朴典雅的飞檐斗拱,精美绝伦的彩绘朱墙,令人叹为观止。

复制半边 ,还原整体

史料记载,在武当山特区境内的仙都桥,修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山洪暴发,仙都桥南段被洪水冲毁,冲断桥面23米左右。仙都桥被冲断后一直未曾修复,失去通行功能,多年来被百姓称为“断断桥”。

2016年,仙都桥的修复工作正式启动。如何融合残留的桥体进行整体修复,并且不留明显痕迹?古建筑修复专家们十分谨慎,对修复方案推翻、修改、再推翻、再修改……

最终,通过复制方式进行修复的方案得以通过:根据留存的仙都桥北段桥体结构和拱形弧度,设计南段的桥体构建。

这个方案看似简单,其实难度很大:实地施工时需要考虑桥梁的拱形弧度,从小细节和整体造型上都需要形成融合。

“如果修好后,能明显看到一边是旧的,一边是新的,有太明显的痕迹,那就不行。”

专家、工匠们本着修旧如旧的理念,将遗落在河中淤泥里的部件重新启用,缺失的部件也尽量做旧,以接近原貌。

精确到毫米,修旧如旧

在武当山古建筑中,不少宫观建筑墙体年久失修,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出现歪斜。技术人员的智慧在武当山古建修复中无处不在。

在冲虚庵修复过程中,东道院北道房东三墙墙体严重倾斜,失去了历史风貌,并且有一部分是用墙砖拼成的字,如果拆除后就不可能再拼出历史原貌,因此必须尽力保护。

对墙体进行拨正处理,首先将1.8米长的墙体顶正,对砖块缝隙进行处理。专家们测量墙体灰缝厚度,然后通过原始工艺进行恢复。由于不能拆除,那么灰缝的测量必须精准,达到毫米级别,才能最终协调统一。

在武当山古建筑中,不少建筑的主体结构都是木质的,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不少木质构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

如何对这些木结构进行修复,同样是一个大工程。在修复冲虚庵的三墙柱时,由于墙柱的一半在墙体中,另一半露在墙外。修复时先固定,将腐朽的部分锯掉,墙内部分慢慢开凿,然后选用合适的木材加工后通过榫卯结构墩接处理。

墩接处理的柱子不仅要美观,还要有承重能力,即使将圆柱的尺寸量好后,在实际加工时也要不断调整,达到严丝合缝后才能通过榫卯结构进行墩接,而且一旦失败是不能取出来的,就要重新再来。

在古建筑修复中,不仅承重的柱子需要部分更换,不少古建筑的大梁也需要修复。众所周知,大梁对于古建筑整体结构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大梁的更换精细程度更重要。通过榫卯结构进行拼接时,必须精确在5毫米之内,才能保证完美拼接。

延长寿命,保存本体

回龙观是武当山“九宫八观”古建筑群之一。回龙观文物保护工程性质为修缮工程,按照注重文物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艺术性,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可读性、可识别性、可逆性和最小干预性的原则,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文物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大程度地保存文物本体的历史信息。

回龙观保护修缮工程内容包括原状整修、重点修缮、遗址保护和环境整治四大板块。对二进宫门、拱桥、风水池几处保存完好的单体建筑实施原状整修;对一进宫门、院落、观墙、道塔等采取重点修缮;对龙虎殿、大殿合基及现存墙体采取遗址保护;同时进行清理杂物、整修进观道路等环境整治。

回龙观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重点在原状整修和重点修缮两大板块,施工难点在遗址保护工程。

遗址保护在武当山文物保护工程中一直是空白。回龙观文物保护工程中的遗址保护对象为龙虎殿、大殿合基及现存墙体。

为做好遗址保护,施工方经过多次研究论证,最终形成龙虎殿、大殿两种不同的保护方案。龙虎殿采取新型材料搭设保护棚,保护两侧山墙不再受风雨严重侵蚀,抑制险情的扩大,消除安全隐患;对大殿遗址,按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补配少量影响结构安全和游客安全的建筑构件。遗址保护的施工坚决杜绝因本次修缮给文物本体带来的二次破坏。

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批准武当山古建筑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代表了近千年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成就的博物馆”,现有文物保护单位66处,全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武当山特区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古建筑风貌的思路,切实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使用多种技艺对古建筑进行修复。

去年,仙都桥、元和观、冲虚庵等一批古建筑都完成了修复,让游客能通过实地游览触摸历史,感受武当魅力。

据武当山特区文物宗教局介绍,2018年是武当山文物维修复建的项目建设年,该区在去年已实施的13个项目的基础上,再投资约3亿元,启动玉虚宫父母殿、仁威观、隐仙岩、太常观、威烈观、古建筑群安防工程等项目。当前,玉虚宫父母殿、仁威观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实施。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这是明代诗人洪翼圣描绘的武当盛景,而今,盛景正逐步再现。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