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郧阳区探索环水有机农业 “三位一体”带来发展双赢

时间:2018-11-21 09:36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原标题:三位一体”带来环保发展双赢 郧阳区环水有机农业探析

图为:柳陂镇果蔬基地,游客采摘小水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摄)

图为:青曲镇蔬菜基地。(视界网 姬廷顺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兰昌林 姬廷顺

编前

11月2日,2018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国内唯一县市区代表,十堰市郧阳区应邀出席,区长胡先平作了“环水有机农业催生贫困山区蝶变”的演讲。

郧阳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脱贫任务重,环保压力大。自2014年以来,该区探索水土共治,发展环水有机农业,在改善土壤质量的同时保护水质,实现绿色发展。

改出好土壤——

一颗草莓引发的变革

2013年年底,大棚里的草莓又圆又大、红彤彤的,刘超却感受不到丰收的喜悦。

他当时43岁,带着此前在广东打工的积蓄返乡创业,在青曲镇流转550亩土地,开办伟超生态农场,种植蔬菜、瓜果。白雪皑皑的冬天,草莓一上市,就引起轰动,然而,很快听到客户抱怨:“看上去挺好,味道不咋地!”

刘超一尝,果然,酸而不甜,肥而不香。

问题出在哪?

刘超找到区农科所专家分析,是土壤质量不行。原来,郧阳区山多地少,“八山半水一分田”,为提升农作物产量,当地多年来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酸性增强,板结严重。

“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质量。”郧阳区农业局局长吴文勇介绍,自2014年开始,借京堰对口协作之机,郧阳区与北京中关村企业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通过改施有机肥快速提升耕地质量,“伟超农场,是一个突破口。”

在郧阳区的推荐下,刘超使用嘉博文公司生产的有机肥,试种10亩草莓。2014年冬天,草莓上市,不仅个大,且味道甜、水分多,闻上去特别香,很快被抢购一空。“土壤改良以后,草莓品质完全不一样。”尝到甜头的刘超将农场扩大到1200亩,邀请嘉博文公司技术人员现场测土培肥,施用有机肥种植蔬菜和火龙果、蓝莓等高端水果,被授予“湖北省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伟超农场的成功,吹响了郧阳区发展有机农业的号角。

画外音

在十堰绿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一面土壤墙,64个玻璃瓶装着从郧阳区19个乡镇采集的土壤样本。一瓶是使用有机肥之前的,都是一块块土疙瘩,板结干裂;一瓶是使用有机肥之后的,颗粒细密,土质松软,对比十分明显。

绿道公司由郧阳区农投公司和嘉博文公司于2016年合资成立。两年来,在全区推广使用将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发酵处理生产出的有机肥,累计完成土壤耕地质量提升20余万亩。“改良土壤是打造环水有机农业的第一步。有了好土壤,才能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说。

种出好产品——

一篮青菜激起的争论

柳陂镇地处汉江之畔,位于十堰城区和郧阳区接合部,80%以上农户靠种菜为生。2016年,郧阳区在全区推广使用有机肥,该镇沙洲村是一个试点。

有机肥每吨1600元,超出普通化肥一倍多。镇、村干部磨破嘴皮子,响应的菜农寥寥无几。经过反复做工作,沙洲村六组的郝元明答应试试。

他种了4亩菜地,2亩使用普通化肥,2亩施有机肥。当年,郝元明将两种使用不同肥料种植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卖,有机肥种植的蔬菜很受青睐。可一算账,老郝又纠结了:有机肥种植的蔬菜卖得好,可成本贵,利润不高。

为这事,村里吵开了锅。有菜农说,还是用化肥,成本低,省心;还有的说,可以试试有机肥,可菜价怎么定,得好好琢磨。

郝元明思来想去,牙一咬,全部施有机肥,把菜价提高1倍。

没成想,价格翻倍的菜成了抢手货,酒店、农家乐、普通老百姓都排着队来买,一季下来,郝元明净挣3万多元。“地好,种出来的菜好吃。就拿大白菜来说,半个月就长出来了,大的有十几斤,菜根甜、菜叶香,谁不喜欢?”他开心地说。

事实胜于雄辩。争论平息了,不用政府再动员,全村菜农都用上了有机肥。

类似的故事,在许多村镇上演。2016年,郧阳区出台《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发展基金,引导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耕地质量提升领域。同年,该区出台政策,对施有机肥的农户每吨补贴1200元,农户每吨只花400元。榜样作用加上政策激励,有机肥在全区大范围推广使用。

画外音

“耕地质量好了,带来的是农产品增收和种植种类增加。”胡先平介绍,郧阳区已发展有机产业基地3000亩、绿色基地10万亩、无公害基地25万亩,拥有国家认证有机产品10个、绿色产品35个,胭脂米、白羽乌鸡、郧特杂粮、松针蛋、粉丝等20多种有机农产品在全国展会获奖。

同时,该区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制定草莓、韭菜、西瓜、柑橘等一批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土壤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平台,建立产品回溯体系,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郧阳农道”这一农产品公共品牌。

产生好效益——

一片稻田的蝶变

细雨绵绵,安阳镇龙门川,一马平川的稻田里,油菜已经冒出头,给初冬的大地平添了一分绿意。不远处是丹江口水库库汊,水平如镜,透彻清亮。

这是汉江绿谷公司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共有400亩。副总经理王志涛介绍,这里出产“安阳香米”,自今年春天施用有机肥后,亩产量从900多斤提升到1200多斤,价格从每斤4.8元涨到10元。本月初,郧阳农产品进京展销,安阳香米大受欢迎。“有一对老两口,买了10斤回去尝。第二天,两人推了辆小推车过来,买了一车。”王志涛说,三天展销,安阳香米售出12吨,最后卖断了货。

王志涛邀请记者踏进稻田,湿润的泥土埋到脚跟,捡根树枝随手一插,插进去二三十厘米。“以前的地铲都铲不动,现在变得松软,蚯蚓也多了。”他说,这片稻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从源头杜绝环境污染,保护库区水质。

“以前治污,是在末端发力,现在,我们向源头利用方式转型。”绿道公司总经理苏刚介绍,以3万亩农田计算,相比末端治理,实施源头治污的投入只有十分之一,可取得同样的氮消减效果,同时还能拉动禽畜粪便利用,农产品品质改善,农民增产增收。

该公司在郧阳区投资建设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引入核心技术,搭建技术团队、服务体系,“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精准测土配肥、健康土壤培育、品牌农产品订单销售’环农一体化闭环,实现环保和农业发展的双赢。”苏刚说,今年5月,绿道公司与北京一家企业签下产销协议,在白桑关镇发展1010亩订单蔬菜生产基地,预计下月蔬菜进入北京市场。

画外音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发展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孙道军介绍,经过近4年探索,郧阳区已初步建成“健康土壤、品质品牌、生态涵养”三位一体的环水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主导产业“药菜畜果林”初具规模,带动5万多户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857元,4年翻了2番。

同时,年减施化肥1200吨左右,减少300多吨氮进入水体,全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超过90%,境内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